比亚迪唐L海外高价上市,国产“特供车”换马甲,国外竟比国内贵

最近,汽车圈里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有消息说,比亚迪准备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推出一款名为“海狮8”的全新SUV。

一些清晰的谍照也随之流出,虽然车身还覆盖着伪装,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就是前不久才在国内正式亮相的比亚迪唐L嘛。

比亚迪唐L海外高价上市,国产“特供车”换马甲,国外竟比国内贵-有驾

这一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比亚迪这又是玩的哪一出?

把国内的车换个名字就拿到国外去卖,这难道是新时代的“特供车”吗?

而且,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车到了国外,价格是会更便宜,还是会更贵呢?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在国内叫“唐L”,到了国外就得改名叫“海狮8”?

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非常清晰的全球市场策略。

在国内,比亚迪有两大销售网络,一个是“王朝网”,另一个是“海洋网”。

“王朝网”的车型都以中国的朝代命名,比如秦、汉、唐、宋、元,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这种文化认同感和品牌自豪感是非常强烈的。

唐L作为王朝网的旗舰级SUV,它的命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高端和传承。

但是,这套玩法如果直接搬到海外,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你很难向一个澳大利亚或者欧洲的普通消费者去解释“唐朝”的辉煌和意义,文化隔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比亚迪选择将这款车并入更具国际化、年轻化和科技感的“海洋网”序列。

海洋网的车型命名,比如海豚、海豹,以及现在的海狮,都是全球消费者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比亚迪唐L海外高价上市,国产“特供车”换马甲,国外竟比国内贵-有驾

将唐L更名为“海狮8”,一方面让它在海洋网产品线里成为了体型最大、定位最高的“领头大哥”,另一方面也让它的身份更容易被海外市场所识别和接纳。

这绝不是简单的换个标签,而是一种因地制宜、深思熟虑的品牌本土化策略。

接下来,我们看看车本身,这台准备出海的“海狮8”和国内的“唐L”到底有没有区别。

从目前能看到的信息来看,在外观设计和车身尺寸这些硬性指标上,两者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它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Loong Face”龙颜美学设计,分体式的大灯组显得非常犀利,车尾也是标志性的贯穿式尾灯,整体造型非常大气、时尚。

尺寸方面,它的长宽高分别达到了5040毫米、1996毫米和1760毫米,轴距更是有2950毫米,这是一个标准的中大型SUV的身材。

这样的尺寸在国内已经算是大家伙了,放到澳大利亚那种地广人稀、人们普遍喜欢开大车出游的市场环境里,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非常符合当地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内饰方面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它会和国内的唐L保持一致。

那块标志性的15.6英寸可旋转中控大屏、HUD抬头显示系统以及方便操作的怀挡设计等等,这些比亚e迪车型的标志性配置应该都会保留下来。

毕竟,为单一海外市场重新设计和制造一套内饰,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对于任何一个全球化的汽车品牌来说,保持核心部件的通用性都是控制成本、保证效率的常规做法。

那么,争议的焦点来了:有消息指出,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海狮8,很有可能会取消车顶上的激光雷达。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减配”。

觉得是把高科技的好东西留在了国内,拿功能不全的版本去卖给外国人。

比亚迪唐L海外高价上市,国产“特供车”换马甲,国外竟比国内贵-有驾

其实,我们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更全面一些。

激光雷达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驾驶”的核心硬件之一。

但是,高阶智能驾驶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硬件,更依赖于高精度地图数据、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大量的本地路况数据训练。

在海外市场,这些软件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远比国内要复杂和缓慢。

比如,获取和使用别国的高精度地图数据会涉及到国家安全等诸多敏感问题,审批流程非常严格。

同时,各国对于智能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上也没有完全清晰的界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给车辆装上了激光雷达,它的高阶功能也可能因为缺乏软件和法规支持而无法使用,变成一个昂贵的“摆设”。

所以,比亚迪选择拿掉这个在当地可能“水土不服”的硬件,转而提供一套稳定可靠的L2级别基础驾驶辅助系统,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和精明的商业决策。

这样做既能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于安全辅助驾驶的普遍需求,又能有效控制车辆的制造成本,从而在最终定价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减配”,而应看作是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精准适配”。

最后,我们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

国内唐L的预售价格区间是22.98万元到28.58万元。

那么到了澳大利亚,海狮8会卖多少钱呢?

比亚迪唐L海外高价上市,国产“特供车”换马甲,国外竟比国内贵-有驾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售价会比国内高出一大截。

折算成人民币,起售价很可能在30万元以上,甚至更高。

为什么会贵这么多?

这并不是厂家刻意要多赚钱,而是因为一辆汽车从中国出口到另一个国家,中间会产生一系列的额外成本。

首先是漫长的远洋运输费用,然后是进入澳大利亚市场需要缴纳的各种税费,比如10%的商品及服务税(GST),可能还会有进口关税。

此外,车辆要在当地合法销售,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本地化认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再加上当地经销商的运营成本和利润,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体现在零售价格上。

所以,海外售价高于国内,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现象。

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产品力,在发达国家市场,按照当地的价值体系去定价销售,而不再是仅仅依靠低价来换取市场份额了。

当然,价格上去了,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在澳大利亚市场,海狮8的直接竞争对手将是像丰田Kluger(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兰达)的混动版,以及起亚索兰托的插电混动版这样的老牌劲旅。

丰田品牌在当地的号召力和保值率是根深蒂固的,而起亚则以出色的设计和高性价比著称。

比亚迪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光靠车身大、配置高是不够的,它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领先的DM-i和DM-p插电混动技术。

它能提供比对手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更强劲的动力表现,以及在日常通勤中近乎纯电动的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

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将是它打动海外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