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 60 万买的揽胜,现在 27 万就能拿下?
昨天跟我妈视频,顺口提了句路虎极光 L 现在官降,27 万包牌就能拿下。我妈直接在电话里拔高了声调:“你忘了你表哥当年花 60 多万买进口极光?现在开了没几年,车价跌得比股票还狠!27 万的揽胜能是好东西?”
我被噎得没话说,手里还攥着刚从销售那要的报价单 —— 净车价 23.2 万,购置税 2 万,保险 8000,上牌 1000,加起来刚好 26.13 万,销售说 “到店还能再申请点补贴,27 万以内绝对能落地”。说实话,看到 “揽胜” 两个字配这个价,谁能不心动?毕竟以前在路上看到揽胜,都觉得是 “大佬专属”,现在自己居然也能得着,开出去跟朋友聚会,那场面想想都带劲。可我妈这话也戳中了我 —— 这降价降得这么邪乎,里面到底藏着多少我没看见的坑?
一、“官降 20 万” 的真相:是让利还是玩数字游戏?
别被 “降 20 万” 的噱头唬住,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2021 年极光 L 刚上市时,起售价是 38.98 万,顶配更是卖到 47.58 万,现在 23.98 万的起售价,确实差了 20 万,但这是 “老款顶配” 和 “新款入门” 的对比,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我翻了配置表才发现,2024 款官降的 “250PS 青春版”,比 2021 款入门版少了好多实用配置: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缩成 8 英寸,没了前排座椅加热,连电动尾门都从 “感应式” 变成普通款,安全配置里的自适应巡航也换成了基础的定速巡航。说白了,这就是 “减配换低价”,真实的同配置降价也就 12 万左右,哪有宣传的那么夸张?
而且销售嘴里的 “到店还能谈”,也不是真给你现金优惠。要么让你走店内贷款(年化利率 3.5%-4.5%),要么逼你买 0.6 万的延保,或者加 0.4 万买个 “原厂装潢包”(其实就是成本几百块的贴膜和脚垫)。纯现金让利最多 3000 块,这点钱还不够后期加装个座椅加热的。
二、从 “加价抢” 到 “官降清库”,极光 L 为啥跌这么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2021 年极光 L 刚上市时,那可是 “香饽饽”—— 首月订单破 5000 辆,热门颜色得排队 1-2 个月,有的 4S 店还强制加 2 万装潢才能提车。可才过了 3 年,就沦落到靠官降清库存,2024 年 1-4 月每月才卖 1200 辆,库存堆了 1.5 万辆,按这销量得卖一年多才能清完。
为啥会这样?首先是竞品太狠。宝马 X1 加长后轴距比它长 62 毫米,后排空间大一圈,终端优惠后包牌才 29 万;奥迪 Q3 更狠,包牌价 26 万就能拿下,比极光 L 还便宜 1 万。其次是新能源分流,同价位的特斯拉 Model Y,加速快、用车成本低,月均销量超 3 万辆,直接把燃油豪华 SUV 的客户抢走大半。最关键的是,极光 L 自己定位就有问题,明明是轴距 2741 毫米的紧凑型 SUV,当年却卖中型 SUV 的价,现在消费者清醒了,谁还愿意为 “路虎标” 多花钱?
三、27 万买揽胜:是装大哥还是踩坑?
现在纠结的人肯定不少:27 万就能开上 “揽胜”,这面子谁不想要?但你得想清楚,这 “面子” 可是要花长期成本的。
先说说油耗,市区开百公里得 10-12 个油,加 95 号油,一年开 1.5 万公里,油费就得 1.5-2 万,比同价位的混动车型贵一倍多。再看保值率,3 年保值率才 42%,27 万落地,3 年后只能卖 11 万多,比特斯拉 Model Y 少亏近 8 万。而且路虎的小毛病也多,2024 年不少车主投诉车机卡顿、车窗升降失灵,维修一次就得大几千,比 BBA 贵不少。
要是真有 27 万预算,不如看看别的选择:特斯拉 Model Y 落地才 27.5 万,续航 556 公里,加速还快;奥迪 Q3 品牌认可度更高,空间也够用;就算想买豪华燃油车,凯迪拉克 XT4 混动版还送终身免费保养,油耗也低。非要选极光 L,那可真是为了 “揽胜” 两个字,心甘情愿当 “冤大头”。
后来我又给表哥打了个电话,他说:“当年买进口极光,就是图个新鲜,现在开着油耗高不说,想换车都没人要高价。你要是真喜欢 SUV,不如选个实在的,别跟我似的,为了个牌子后悔好几年。” 挂了电话我才算想明白,27 万的揽胜再便宜,也是 “减配版的面子”,真不如把钱花在实处,买个开着省心、用着划算的车。毕竟车是自己开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没必要为了那点虚头巴脑的东西,给自己添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