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车刚到手还没捂热乎,手机上突然跳出个推送,说我成了那十一万分之一,车要被“召回”?心里咯噔一下,这算什么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那张公告,写得明明白白。从2024年2月到2025年8月生产的116,887辆小米SU7标准版,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某些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和预警能力可能不够,存在安全隐患。说人话就是,你以为它能帮你开,但有些时候它可能就“瞎”了,得靠你自己。
这事儿最微妙的地方在于,就在大家讨论这L2功能到底靠不靠谱的时候,另一组数据又让人看不懂了。2025年上半年,SU7在国内B+级纯电轿车市场,硬是拿下了24.8%的占有率,把第二名的特斯拉Model 3甩开了十个百分点。一边是卖到飞起,稳坐头把交椅;另一边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已交付车辆需要紧急修复软件缺陷。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实在是有点魔幻。
有人在网上说,小米这态度算不错了,主动召回,OTA升级一下就好,连门都不用出。这话听着有道理,毕竟比起某些车企出了问题还藏着掖着,或者非得让你跑几趟4S店,这确实省心。可换个角度想,造车毕竟不是造手机,今天发个新功能,明天出个bug再打个补丁。汽车这东西,跑在路上,人命关天,哪能用“先上线,后优化”的互联网思维来搞?
这已经不是小米第一次因为软件问题召回了。今年一月份,就有三万多台SU7因为智能泊车辅助功能的软件策略问题被召回。那次动静不大,这次可是结结实实地动摇了很多人对“智能汽车”的信心。传统车企圈子里估计有人在偷着乐,他们花了上百年时间积累的测试流程和安全冗余,这些新势力想用几年就超车,看来还是得交点学费。
当然,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谁也别笑话谁。就在差不多时候,梅赛德斯-奔驰也因为电控单元软件问题召回了三百多辆车。这说明,不管是新贵还是老牌豪门,在软件这条赛道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一位行业里的老炮就说:“现在造车,七分靠软件,三分靠硬件。”这话一点不假,汽车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变成了一个可以持续迭代的智能电子设备。
监管的靴子也终于落地了。之前公安部就放话,虚假宣传自动驾驶,严重的可要面临刑事责任。这次市场监管总局出手,依据的也是正儿八经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这风向很明确,野蛮生长的阶段过去了,以后谁再拿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话术忽悠人,就得掂量掂量后果。
说到底,这次大规模召回,对整个行业或许不是坏事。它像一盆冷水,给那些高喊“遥遥领先”的企业降了降温,也让消费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辅助驾驶”终究只是辅助,方向盘还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所以,当你的车完成了那次悄悄得OTA升级,仪表盘上显示一切正常时,你真的能完全放心吗?或许,真正的安全感,从来就不该寄托于一行行不断更新的代码。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