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突转,百万索赔背后:智能驾驶的“锅”该谁背?

方向盘突转,百万索赔背后:智能驾驶的“锅”该谁背?-有驾

长沙的夏日午后,张先生按下问界M9的方向盘触摸键,蓝色指示灯亮起——智能驾驶系统启动了。他刚刚完成V4.6.2.3版本的系统升级,特意确认过“小蓝灯”和代客泊车功能一切正常。然而不到十分钟,这辆里程不足3000公里的新车在施工路段突然右转加速,右前侧狠狠撞上商务车的左后侧。金属撕裂声中,一场价值百万的维权拉锯战就此引爆。

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冰冷而明确:张先生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承担全部责任。但行车记录仪视频里的画面却在他脑中反复闪回:车辆跟随前车通过绿灯路口,前车顺利通过,自己的车却从9km/h加速至14km/h,毫无征兆地向右大幅偏转。更诡异的是,官方宣传的碰撞预警、全景影像自动弹出、AEB紧急制动等安全功能集体沉默,系统甚至跳出“Override”提示,仿佛智驾系统在最后一刻“撒手不管”。

“升级前半个月AEB明明成功触发过!”张先生翻出手机里的记录,声音里混杂着愤怒与后怕。他清晰记得宣传资料中那些承诺:新增碰撞预警鸣笛、优化刹车变道体验……可当塑料防撞桶与右后方商务车同时出现在危险半径时,系统如同陷入昏睡。更讽刺的是,方向盘图标提示的出现,恰似将责任精准推回驾驶员手中。

索赔方案在舆论场投下惊雷。150万或250万的数字背后,是“换一赔一”叠加精神损失、癌变风险的复杂计算。售后经理周先生坦言“诉求过高难协商”,而张先生坚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一赔三”条款:“购车时销售强调‘接近L3级自动驾驶’,现在出事却要我全责?”这场博弈已不仅是赔偿金额之争,更成为智能驾驶责任边界的试金石。

智能驾驶的信任危机早有伏笔。去年某次事故中,问界M9的AEB虽启动降速,却未能阻止二次碰撞。车企声明强调“驾驶员未松电门”,但公众质疑声四起:为何系统不再度介入?既然技术无法全程兜底,宣传时为何暗示“能预防误踩油门”?这种“出事即人为”的叙事套路,正蚕食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期待。

当方向盘在智能与人工间模糊切换,责任便滑入灰色地带。张先生的百万索赔看似夸张,实则是普通车主面对技术黑箱的无奈反击。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暴露行业痛点:车企将智驾作为卖点时侃侃而谈,事故后却退守“辅助驾驶”定义自保。

法规的齿轮尚未咬合技术飞轮,而消费者已然困在系统里——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小蓝灯”的安慰,更是一盏能照亮责任迷雾的信号灯。毕竟,当智能驾驶的承诺如薛定谔的猫般生死难辨,谁还敢把性命托付给代码?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