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大位还没坐热,高市早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一份来自河内的“噩耗”已经加急派送。
这事儿透着一股黑色幽默,她这边刚喊出“振兴经济”的口号,准备大干一场,那边越南老铁反手就是一记“背刺”,直接捅在了日本制造业的腰子上,差点让她闪了腰。
这事还得从越南那满大街跑的摩托车说起。
你要是去过河内或者胡志明市,闭上眼都能脑补出那股子汽油味和引擎的轰鸣声。
而在那个摩托车的王国里,“Honda”这个词,基本就跟“神”差不多。
几十年来,本田、雅马哈这些日本品牌,就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把越南市场吃得死死的,本田一家就叼走了八成以上的份额,你说这得是多舒服的日子?
舒服久了,就容易得“富贵病”。
几十年轻轻松松躺着数钱,让这些日本巨头们似乎忘了,市场这东西,姓“市”不姓“日”。
他们大概觉得,越南人民对日本摩托的爱,能跟湄公河一样源远流长。
结果呢,人家越南总理范明政,压根不按剧本走,今年7月份悄悄咪咪地搞了个大新闻:从2026年开始,首都河内,燃油摩托车您就别进来了。
先从市中心的一环内开始,然后逐年加码,跟切香肠似的,一刀一刀,目标明确,就是要给交通系统来一次彻底的新能源“大扫除”。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最先炸毛的,自然是日本。
日本驻河内大使馆连夜赶信,苦口婆心地劝:大哥,三思啊!
这么干,几十万工人兄弟的饭碗可就砸了。
各大日系厂商也急了,联合起来上书,求爷爷告奶奶,说您好歹给个两三年的缓冲期,我们这生产线掉个头也需要时间不是?
可越南这次,主打一个“铁了心”。
任凭你哭爹喊娘,我自岿然不动。
为啥?
环保当然是个好听的由头,但桌子底下,全是生意。
每年几百万辆摩托车的市场,油车不卖了,空出来的这块大蛋糕,总得有人吃吧?
谁来吃?
你还别说,就在日本人还在鸡飞狗跳、盘算着怎么减少损失的时候,中国的电动车大军,早就不是在路上了,而是已经到门口擂鼓了。
这帮在内卷市场里杀出来的中国厂商,一个个跟狼似的,嗅觉灵敏得吓人。
他们可没忘二十年前的教训。
那时候,中国摩托也曾靠着便宜,在东南亚风光过一阵,结果呢?
质量跟不上,服务跟不上,没几年就被日本人打得屁滚尿流,那叫一个惨。
历史的耳光,挨多了是会长记性的。
现在的中国电动车,早就不玩那一套“价格屠夫”的低级路数了。
他们学会了本地化,学会了做服务。
知道越南雨季多,行,给你搞全车深度防水;知道售后麻烦,行,我先把维修点和配件库给你铺开了。
更要命的一点是,咱们有自己的“全家桶”供应链。
从三电核心到一颗螺丝钉,不出国门全给你配齐。
这种“指哪打哪,快速反应”的能力,是那些供应链遍布全球、开个会都要倒时差的日本老牌巨头们,羡慕不来的。
这就好比,一个是灵活机动的游击队,一个是行动迟缓的正规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谁占便宜,一目了然。
于是乎,高市早苗的“首相体验卡”,开局就抽到个“地狱难度”。
她原本的经济算盘,是想靠着减税稳住国内的基本盘,结果海外市场先起了火。
越南这一刀,看似只砍在摩托车上,实际上却牵动了日本背后一整条庞大的零部件产业链,全是些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
这事儿也把日本经济一个老毛病给彻底暴露出来了:太依赖传统赛道,转身比大象还慢。
一旦外部环境有个风吹草动,自己就先哆嗦起来。
对高市而言,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难堪,更是政治上的高压锅。
内阁支持率本就不稳,再来这么一出,随时可能引爆内部矛盾。
当然,我们也不能现在就开香槟庆祝。
东南亚这片场子,水深得很。
日本企业盘踞多年,树大根深,绝不会束手就擒。
他们技术底子厚,品牌深入人心,一旦缓过劲来,电动化转型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扇窗户打开了,但能钻进去多少人,能在里面站多久,还得看各自的本事。
毕竟,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这一次,靠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价格,更是服务、信誉,和一颗愿意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慢慢耕耘的心。
越南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一场关于两个工业大国产业未来的贴身肉搏,才刚刚拉开序幕。
好戏,还在后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