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震撼马来西亚车坛的消息传来:宝腾旗下的传奇高性能与赛车运动部门宝腾R3 (Race, Rally, Research) 据报已正式解散。这个在赛道上创造无数辉煌,并为车迷们带来无数激情与梦想的黄色身影,未来或将成为历史,也让无数马来西亚车迷感到惋惜和不舍。
R3的解散,意味着宝腾厂队(Proton Works Team)的时代正式告终,未来将很难再看到披着宝腾厂队战袍的赛车驰骋在雪邦(Sepang)或其他赛道上。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传奇品牌有着怎样的历史?让我们一同回顾宝腾R3的辉煌与足迹。
宝腾R3的名字本身就道出了其核心精神——“Race”(竞赛)、“Rally”(拉力)、“Research”(研发)。它于2003年正式成立,其初衷是作为宝腾的官方赛车运动和车辆性能研发部门。R3的任务不仅仅是打造能在赛道上取胜的赛车,更重要的是将赛道上获得的极限数据和技术经验,反馈到量产民用车的研发上,从而提升宝腾整体的造车工艺与操控性能。
从成立之初,R3就以其鲜明的黑黄涂装和硬核的性能形象深植人心。它代表了宝腾在性能领域的最高追求,是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工业技术实力的一个缩影。
许多人对R3的印象停留在赛车场上,但其业务远不止于此。R3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
赛车运动 (Motorsports): 这是R3最核心、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业务。他们负责组建和运营宝腾的官方厂队,参加包括雪邦1000公里耐力赛 (Sepang 1000KM Endurance Race, S1K)、马来西亚锦标赛系列 (Malaysia Championship Series, MCS) 在内的多项区域性重要赛事。
限量版性能车 (Limited Edition Performance Cars): R3将赛道技术下放,推出了多款备受车迷追捧的限量版车型。这些车型不仅仅是加了贴纸和空力套件的“样子货”,而是真正经过R3工程师调校的性能版本。从早期的Satria Neo R3、Suprima S R3,到近年的Iriz R3和Saga R3,每一款都对悬架系统、操控性、甚至动力响应进行了优化,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也塑造了宝腾的性能光环。
性能升级部件 (Performance Parts): R3也开发和销售自家的性能升级部件,包括运动型排气系统、强化悬挂套件、轻量化轮圈和专属车身套件等。这让普通的宝腾车主也能通过升级R3的官方部件,来提升自己爱车的性能和操控感,进一步推广了其性能文化。
谈及R3,就不能不提它在赛道上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赛车圣地——雪邦国际赛车场。
R3车队在雪邦1000公里耐力赛 (S1K) 中堪称神话般的存在。这项极其考验车辆耐用性、团队策略和车手技术的比赛,成为了R3展现自身实力的最佳舞台。
早期的辉煌: R3凭借着精心调校的Satria Neo R3赛车,多次与驾驶着性能更强对手的海外车队展开激烈肉搏,并频频上演“以小博大”的戏码,赢得了多个冠军头衔,奠定了其在本地赛车界的王者地位。
Iriz R3时代的制霸: 近年来,随着宝腾Iriz的推出,R3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由传奇车手Tengku Djan Ley所带领的团队,驾驶着Iriz R3赛车,在S1K赛事中取得了惊人的四连冠(2017、2018、2019、2021年,2020年因疫情未举办),创造了历史。他们一次次证明,即便是在排量和马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卓越的底盘调校、车辆平衡和团队合作,依然可以战胜强大的对手。
R3的成功,不仅仅是奖杯,更是向世界展示了马来西亚在汽车工程和赛车运动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
R3的解散,虽然官方未给出详细解释,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与母公司宝腾在吉利入主后的战略转型有关。
战略重心转移: 目前宝腾的发展重心明显放在了主流家用SUV(如X70, X50)和轿车市场,追求的是规模化和盈利能力。赛车运动作为一项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对于现阶段的宝腾而言,或许不再是优先选项。
成本效益考量: 运营一支专业的厂队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解散R3可能是一个艰难但符合商业逻辑的决定。
未来,真的看不到宝腾车队了吗?
R3品牌的解散,大概率意味着宝腾官方厂队的时代已经结束。然而,这不完全代表宝腾会彻底从赛车场上消失。未来,宝腾仍有可能以支持私人车队 (Privateer Teams) 的形式,继续参与赛车运动。R3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也可能会被整合进宝腾的主流研发部门,用于提升未来量产车型的动态表现。#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