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圈这阵子可真是天翻地覆,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三元锂电池,这才几年光景,就有点要凉的意思了。
最新的数摆在那儿: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占比已经跌到不足 20%,而磷酸铁锂电池却一路飙升,占了 80% 还多。
想想四年前,那会儿市场格局完全是反过来的。我这看着电动车发展这么多年的老司机,都得说一句,这变化也太快了,简直跟打脸似的,让人目瞪口呆。
回想 2019 年,那时候电动车市场还处在 “比谁续航长” 的阶段。充电桩没现在这么多,大家开电动车总怕半路没电,各大车企都在拼命往车上塞大电池。那时候三元锂电池可是香饽饽,市场占比高达 65%,磷酸铁锂才只有 32%。
可才过了四年,市场就完全掉了个。2024 年,三元锂占比跌到 25.3%,铁锂一下子涨到 74.6%。到了今年 12 月,铁锂更是直接霸占了 80.9% 的市场,这势头,挡都挡不住。
再看现在新出的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蜂巢的短刀电池,还有比亚迪马上要出的 “二代刀片电池”,全都是磷酸铁锂路线。照这趋势下去,三元锂真有点要成 “没人要的孩子” 的味道了。
那三元锂为啥跌得这么快呢?说来说去就一个字:贵。
电池可是车上最烧钱的部件,成本能占到整车价格的 40% 到 60%。本来三元锂电池就比铁锂贵不少,2022 年那会儿,电池价格更是涨到了顶点,车企们都快扛不住了。
当时广汽集团的原董事长曾庆红就直愣愣地说:“这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带着点 “阴阳怪气” 地感谢电池行业 “任性” 涨价,那语气里的无奈,谁都听得出来。
贵的根子出在原材料上,特别是那种叫钴的稀有金属。全球探明的钴储量也就 830 万吨,咱们中国的储量还不到全球的 1%。电解钴的价格最高的时候冲到 35 万元一吨,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 4.5 倍。这就意味着,造三元锂电池特别依赖进口钴,成本自然就下不来。
除了贵,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那种能量密度最高的 NCM811 电池,时不时就爆出个自燃的新闻,谁看了不揪心啊?比亚迪还趁机用针刺试验证明自家的刀片电池更安全,这一下,大家就更觉得三元锂 “不靠谱” 了。
铁锂电池能逆袭,可不光是靠便宜。磷酸铁锂(LiFePO₄)是由磷、铁和氧这些常见元素组成的,原材料本来就便宜,2023 年底的时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报价才 4.9 万元一吨,只有 NCM523 的三分之一。
但铁锂以前也有个明显的短板 —— 能量密度低。比亚迪第一代刀片电芯的能量密度才 140Wh/kg,而三元锂能达到 200 到 300Wh/kg。这就意味着,想达到同样的续航,铁锂需要更大的电池,车会更重,电耗更高,还会占去不少车内空间。
不过工程师们可没闲着,一个个技术大招往外放,硬是把这些难关攻克了:
结构上不断创新,先是搞出了省去电池模组的 CTP 技术,后来又有了电池底盘一体化的 CTC 和电池车身一体化的 CTB,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塞更多电池;
材料也在升级,开发出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 技术,通过 “二烧” 工艺让颗粒分布更均匀,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都上去了;
还往里面加镁、镍这些元素,支撑晶体结构,改善低温性能;
BMS 算法也优化了,解决了铁锂电池电量不好估算的问题。
这些技术突破,让铁锂电池也能实现 1000 公里续航、5C 以上的超快充,基本上从 “能用” 变成了 “好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超过三元锂电池了。
如果你正打算买电动车,现在选铁锂电池的车型,基本上是 “闭着眼买都不会错” 的决定。从续航、安全性到成本,铁锂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了,而且还在不断进步。
最新的铁锂车型,续航能到 800 公里以上,15 分钟就能充到 50% 以上的电量,冬天续航衰减也比以前好多了。更重要的是,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寿命长、成本低,整体使用体验已经非常 “香” 了。
当然,对于那些特别追求轻量化或者高能量密度的高性能车型,三元锂可能还有点市场。但对咱们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铁锂已经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了。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电池从边缘走到主流,是技术进步和市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便宜的原材料加上不断的技术创新,让铁锂电池一下子 “火” 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新能源车价格能持续下降,从油电同价到 “电车比油车还便宜”,铁锂电池在里面可是立了大功。
就像增程式电动车的崛起一样,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背后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等着被挖掘。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最好的,能最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才能笑到最后。三元锂的衰落和铁锂的崛起,就是这个道理最生动的证明。
你对这事儿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一起说道说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