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关于买车的话题,好像一下子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以前大家聊车,无非是德系稳重,日系省油,美系肌肉,国产车性价比高。
可现在,饭桌上、办公室里,话题的核心都变成了:到底该买油车还是电车?
网上更是热闹,一边是“燃油车主集体倒戈”的响亮口号,说只要开过电车,那种安静顺滑的感觉就再也回不去了;另一边又是电车车主们在社交媒体上大倒苦水,什么“冬季续航打骨折”、“高速服务区充电排大队”、“二手车卖出白菜价”等等。
这让很多准备买车的朋友彻底犯了难,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两条路看起来都通向未来,但又都好像埋着不少的坑。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车,到底该怎么选才能不后悔呢?
咱们得先算一笔最实在的经济账,这笔账可不能只盯着每个月的油费电费,得从你踏进4S店的那一刻,一直算到将来把这车卖出去为止,得算个总账。
就拿二十万的预算来说吧,这个价位你能买到一辆配置相当不错的合资品牌燃油轿车或者SUV,技术成熟,市场保有量大。
但如果想买一辆同级别的纯电动车,特别是一些品牌力比较强的新势力车型,预算可能就要往二十五万甚至更高去看了。
这多出来的几万块,可以说是你为所谓的“科技感”和“未来体验”提前支付的费用。
对于很多辛辛苦苦攒钱的家庭来说,这第一笔购车款,燃油车显然门槛更低,压力更小。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用车成本。
这一点,电动车的优势确实很诱人,但它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那就是你得有自己的固定充电桩。
如果你家小区车位能安充电桩,再申请个峰谷电价,晚上十一二点后充电,一度电三四毛钱,充满一台七八十度的车也就二三十块钱,能跑个四五百公里。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通勤费用可能也就是一两百块,对比燃油车动辄上千的油费,确实是香。
保养也简单,不用换机油、机滤这些,能省下不少钱。
可问题是,全国有多少家庭能满足这个“最佳条件”呢?
对于那些住在老旧小区,停车都得靠抢的居民,或者公司附近压根没几个充电桩的上班族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公共充电桩的价格,算上服务费,一度电普遍在一块五到两块钱,充电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和开一台省油的日系车相比,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更别提在充电高峰期,排队等候的时间成本了,别人加油三五分钟搞定,你可能得花一两个小时,这个时间折算成金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但又极其“要命”的一环,就是二手车的保值率。
这可以说是目前纯电动车最大的软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想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两三年一换代,旧手机就不值钱了,因为技术更新太快。
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控和智能驾驶系统,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你今天买的这块液态锂电池,可能两年后就被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的半固态电池给淘汰了。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每年发布的保值率报告来看,主流的燃油车开上三年,还能卖出原价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一些热门车型甚至更高。
而大部分纯电动车,三年的保值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就算表现不错了。
文章里提到的那个例子一点也不夸张,一台三十万的电动车,开三年可能真的就只值十七八万,一下子蒸发了十几万。
你辛辛苦苦省下来的那几万块油钱,在卖车的时候,一把就全亏进去了,甚至还不够。
二手车市场的车贩子们,看到检测报告不清晰的电动车,那真是避之唯恐不及,这也直接导致了电动车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远不如燃油车。
说完了钱,咱们再来聊聊实际开起来的感受和便利性。
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特别是那种天天堵车的路况,电动车的驾驶体验确实是燃油车比不了的。
它起步快,动力响应几乎没有延迟,踩下电门车子就蹿出去了,而且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平顺,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
在走走停停的车流里,这种轻松惬意的感觉,能大大缓解堵车带来的烦躁。
然而,一旦你的用车场景从城市切换到高速公路,或者需要长途奔袭,电动车的短板就开始暴露无遗。
当时速超过120公里后,电机的能耗会急剧上升,续航里程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
如果你再开上空调或者暖风,那续航打个七折八折都是常态。
很多车主都有过那种“里程焦虑”,眼看着导航距离还有一百公里,车子续航显示只剩一百二十公里,心里就开始发慌,不敢开快,不敢开空调,驾驶体验直线下降。
节假日高峰期的高速服务区,更是电车车主的“噩梦”,充电桩前排起长龙,好不容易排到了,可能还会遇到充电桩损坏或者功率过低的情况,原本半小时能解决的事情,耗上两三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相比之下,燃油车进服务区,加满油继续出发,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那种从容和笃定,是目前电动车给不了的。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广大的北方地区,冬天对电动车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会大幅降低,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
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天气里,一辆标称续航五百公里的车,能实际跑上三百公里就相当不错了。
车主们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开暖风吧,续航掉得更快,心里更没底;不开暖风吧,车里跟冰窖一样,手脚冻得僵硬,影响驾驶安全。
而燃油车就没有这个烦恼,发动机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热源,暖风可以随便开,那种温暖踏实的感觉,在寒冬腊月里显得尤为珍贵。
那么,面对这种“油电两难”的局面,是不是就没得选了呢?
其实不然。
现在市场上越来越火的混合动力汽车,正在成为许多理性消费者的选择。
特别是我们中国品牌大力发展的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
它既有一块容量不小的电池,可以支持几十甚至一两百公里的纯电行驶,对于大部分日常通勤距离在百公里以内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用,享受低成本和静谧的驾驶感受,回家就能充电。
而当你需要长途自驾或者去充电不方便的地方时,它又能启动发动机,变成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的燃油车,加油站就是你的“补给站”。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完美地结合了油车和电车的优点,规避了各自的短板。
在上海、广州这样对燃油车牌照有限制的城市,插电混动车还能上绿牌,解决了上牌难的刚需问题。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插电混动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为消费者提供了非常成熟可靠的选择。
所以说到底,买车这件事,真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它更像是一道需要你自己求解的应用题。
你应该先问问自己:我的预算是多少?
我每天主要开多远?
我家里或者单位方便充电吗?
我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
我一年有几次长途出行的需求?
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你心里的答案自然就浮现了。
盲目跟风去追逐所谓的“潮流”,很可能会让你在接下来的几年用车生活中,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麻烦。
就像找对象一样,那个最适合你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的,远比那个看起来最时髦、最新潮的,要来得重要和实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