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卖二手电车不心疼?表哥那辆2020年款的比亚迪汉,当年花了25万,想着品质好、技术新,万一以后想换车还能卖个好价钱,结果五年后车商只肯给8万,直接打脸。表哥当场愣住,转头就悔,“早知道电车掉价这么狠,还不如老老实实买凯美瑞。”这事其实在很多电车车主身上都发生过,电车到底是用几年就扔的快消品,还是能开十年不心疼的耐用品?
但就在同一个小区,另一位老大哥小陈,2019年入手了特斯拉的Model 3。一晃五年,车子跑了12万公里,电池还剩百分之八十五的健康度,续航少了几十公里不影响使用。更离谱的是,五年期间软件升级了12次,车机倒像“越用越新”,新车的许多功能全都同步了。他压根不考虑换车,对保值率毫不在意,反而觉得自己赚到了。
有人焦虑,有人悠闲,电车是快消品还是耐用品,清官难断家务事。一面是跳水般的贬值和疯子一样的技术迭代;一面是越用越舒心的用户体验和省钱省力的实惠账。哪个才是准?
说电车是快消品,不是空口胡说。电车市场变化之快,确实像手机,比手机还快。有项数据摆出来,不少人就要皱眉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纯电车三年保值率不过四成多,燃油车可是五成五以上。三年,电车价格“咔嚓”断了腰。同小区有个2021年买新势力SUV的小哥,当年花了十八万,现在要卖车了,车商直接砍到七万美其名曰新款续航陡涨,还搭了激光雷达,老车打包出门没人要。更有甚者,个别品牌一年掉价一半,比换手机还刺激。
技术的变脸速度让用户充满危机感。今天刚买的八百公里续航,后天人家新车没千公里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毫米波雷达还没玩两年,激光雷达就成了标配,上一代车主连花钱升级的机会都没有。买电车好比是买菜,刚落地就过时,让不少人无奈,“电池用八年,技术架得住吗?换新电池还不如换新车。”
但话说回来,把电车统统当快消品卖,未免也太片面。电车的“车规级”天赋还是扛得住的。小陈,那个五年老车主,亲身试验了电车的耐用性。车子开出去十二万公里,电池还没爬坡老态,性能没怎么掉,有人就要问了,电池真的那么扛打?现如今,主流品牌的电池质保起步八年四十万公里,甚至一些品牌干脆给出终身质保。三电系统结构简单,比油车发动机、变速箱那些机械零部件可省不少事。厂家做电池包可靠性测试,至少得一年起步,哪能当快消品搪塞用户?
更厉害的,是OTA(在线升级)这东西。小鹏的电车上市十三个月,升级十次,新增四百多项优化,无论新车老车都能享受到新功能。小陈的Model 3,买时只是基础辅助驾驶,现在已经会自动泊车、高速领航了,全靠OTA连续升级。和油车一比,电车妥妥把软件做成了延寿药,生命周期拉长不少,一点不能等同于“用一次就丢”的快消品。
持有成本也给电车加分不少。小陈算了笔账,五年电费和简单保养一共花了一万二,表哥同样跑五年油车,油费加保养超过六万。即便电车贬价五万,这五年省的钱补回来大半。长线持有用户,电车反而更划算,一点不怕贬值。
那电车到底算啥?其实不在电车本身,而在你怎么用它。爱追新技术,用车周期短,预算充足,那你把电车当快消品用没毛病。这类人不怕贬值,只要享受体验。每年看到新车升级,各种智能化创新,车机还比手机好玩,处处新鲜感,就是得不停换。
但如果有固定充电桩,日常通勤,打算用上五年以上,那其实电车能当耐用品。像网约车司机老刘,开电车出了二十万公里,省下油钱就够乐了,电池只要不衰减得太快就行。这类人比较实在,只求利落好用,根本不在乎新技术有多炫。
说到底,电车应该如何定位,关键看需求和场景。车企老板都明白,“安全耐用必须得有,不能拿快消品的标准造车。”汽车毕竟是大件消费品,不会因为技术更新快就脱离“好用、耐用”的本性。
其实,有说法说得不过是选择问题。有的人追最新功能,愿意三五年淘汰换新车,有的图省心花钱实惠,打一开始就奔着十年不换。像小陈和表哥,两个极端选手,都玩出了自己的路。一个卖掉电车换油车,另一个准备继续开下去,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
这些年市场风向也变了。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厂商竞争回归理性,电车迭代速度终归不会永远那么快。等价格稳定,老百姓目光也不会再被贬值吓得不敢买。到那个时候,电车也就是个买得起、用得住的交通工具。
你要说电车几年换车合适,千人千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你追风赶浪,喜欢技术升级,那三五年一换挺有意思;如果你是老黄牛,踏踏实实跑个十年,那电车也不会让你太失望。市面上这样那样的标签,其实都只是个参考,最重要的还得按自己的路子来。
有些事不用纠结,该用就用,开着顺心就好。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