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上市冲刺,业绩大涨,募资重点全球扩张

说真的,资本市场的“登山之路”,总让人想到那句老段子:不是一路人,别硬一起爬山。

奇瑞汽车这波九月冲刺,确实有点像长跑之后的最后冲顶,谁还记得它2004年蹬一脚,结果闷头跑了二十年,终于快要到山顶那标志石头旁,激动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9月17号敲锣开簿招股,估值直奔1400亿港元,眼瞅着一场大戏快要落锤。

诶,奇瑞啊,你可真是中国车企IPO史上“最长待机王”,最后一个主流选手才混进资本市场俱乐部,这仿佛是前排的同学都交了作业,你在后排磨磨蹭蹭,老师都快收工了,你一拍桌子,“我来了”。

但话说回来,这场山路十八弯的上市长征,也不是单靠冲劲。

明白人都知道,资本不等闲啊,这圈子讲究“入场券”的分量,奇瑞今年不仅揣着招股书、带着营收数据,还端着一摞“科技创新、走向全球”的野心。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这1400亿港元的估值到底哪儿来的?

是不是资本市场又一次“讲故事能力”大爆炸?

别急,咱们一点点剥洋葱。

往前翻一翻,奇瑞为了这次IPO准备了好几年,2月递表一次,没敲开门,8月再递表,终于撬动了大门。

你说这过程像不像追剧?主角屡屡碰壁,最后在最重要关头摇身一变,打开新世界。

其实,上市不是闹着玩,背后全靠硬核数据支撑。

三年业务成绩,不怕念歪:2022到2024年(加了一季度),营收从926亿爬到2698亿,净利润直接翻了好几番。

光看2024年,奇瑞全年的销量冲到260万辆,增长38%,说真的,这数据鼓起来像是每个奇瑞员工都打了鸡血,出口量也涨到114万辆,在全球出口占比直接拉到44%,连续22年成国内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这种“出口王者”头衔,不是说说而已,有点硬气在里面。

说白了,奇瑞不是那种“做自己开心”的企业,而是真的靠产品实力,撬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有时候看中国车企,大家都习惯“国内一亩三分地”。

但奇瑞玩得比较野,海外销量比国内越来越有戏。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又来了,说人家是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国内第二大自主品牌。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业绩大涨,募资重点全球扩张-有驾

这套排名,怎么说呢,咱不是吹牛皮,全球第十一还真不是中国车企随手就能拿到的。

特别是今年,奇瑞定了个小目标:三百万辆。

到八月底已经卖出去172万辆,出口快80万辆。

数据懒得编,官网查查全是真的。

你说这“体量”,资本市场看了能不心动?

不过话说回来,奇瑞这次募资,干货很多。

不是那种糊弄人的“资本工具人”,而是钉在研发、智能技术、全球化、生产提效,甚至还留点钱周转,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资金流向的逻辑很硬,算是打消了些“割韭菜”的疑虑。

但你要说,奇瑞这份答卷就全无悬念,可能有点武断。

1400亿港元估值,这价钱在港交所算头部阵营,市场会不会有杂音——比如“这只股票到底水分几成”?

毕竟前几年港股车企上市,有些一开始风头猛,转眼就跌成冷门,大伙儿都见识过。

那奇瑞能不能稳住?值不值得冲?投资者心里没点小算盘才怪。

另外,说奇瑞是“马拉松选手”,不是虚说。

人家公司搞上市,2004就动了心思,中间试过A股、港股、美股,过山车般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盯在港交所。

这两年国内造车新势力手快脚快,蔚来、小鹏都抢跑,奇瑞慢了半拍。

但也可能是“稳中求胜”,毕竟体型不一样,轻公司能跳着跑,像奇瑞这种“体重担当”,慢一点也不是事。

说到企业发展的“路子”,大家都喜欢编个“新势力VS传统巨头”的故事线。

但其实,奇瑞这两年也没有死守过去那套,搞新能源车型,布局智能化,出口全球,甚至芜湖生产基地还要大提效。

说得直白点,奇瑞在追新潮流方面,还挺跟得上——当然啦,不拼点硬技术,“智能化领先”只能是口号。

但人家也老老实实把募资方向写进了招股书,可见不是玩概念,而是真的要把技术“卷到底”。

再绕回来讲这山顶上的IPO大戏,有人会问,奇瑞真的能顺利“摘星”?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业绩大涨,募资重点全球扩张-有驾

香港市场今年车企上市不多,奇瑞说不定真能做“最大牌”。

募资金额在15到20亿美元之间,算算就是百亿港元级别,这种体量对港交所来说,绝对值得关注。

不过资本市场嘛,进门不难,混得好才是正事。

港股那边的投资者眼睛贼亮,不看故事,只认实盘。

那奇瑞的新一轮业绩表现、新能源转型到底能不能如期兑现?

谁都想打问号。

话说回来,奇瑞上市的节点,恰好赶在这个“新能源大潮”,智能化赛道也是热门。

最近两年全球油车往下掉,新能源、智能化则是火热的新宠儿。

奇瑞去年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销售数据挺能打,但当下这圈子,谁不是你追我赶。

技术更新快,谁迟疑一步就有可能被拍在沙滩上。

奇瑞能不能在落地港股后持续加码,变成“造车圈的双子星”?资本和消费者都会暗搓搓盯着看。

其实,上市之后也不是终点站,从国内第六名到全球第十一,奇瑞未来还要怎么突破?

去年销量涨得猛,今年能否“三百万”达标?出口压力会不会太大?全球市场现在也卷得厉害,欧洲和东南亚各种新规,谁都没“白拿地”。

而且企业管理、生产基地优化、技术升级,样样都是烧钱又伤脑筋。

募资钱是花得明白,事儿要干得漂亮,这才是IPO之后真正的比拼。

一句话,资本市场是个“修罗场”,你不只得跑得快,还得跑得远。

但说到底,奇瑞这个“最后登顶”的主流车企,已经甩掉了历史包袱。

从靠“奇瑞QQ”爆款求生存,到现在丰富产品线,主打多元化,还顺势冲进全球化,“出口王”不是浪得虚名。

而且从老牌车企到混动、新能源、新兴技术全面开花,奇瑞确实走出了一条中国品牌释放潜力的新路。

这波出现港股,既是圆梦,也是挑战。

1450亿港元的估值、百亿港元的募资,背后不止是投资者的赌注,也关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信。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游戏,更像一个行业“阶段性胜利”的象征。

但现实总有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的“冷暖”就在一瞬间,谁能保证股价稳中有升、谁能拍着胸脯说投资奇瑞一定稳赚不赔?

今年港股整体偏冷清,大家都捏着钱看风向,奇瑞IPO还要面对海外政策变动、全球市场波动这些外部变量。

加上新能源技术变革,不稳定因素多得数不清。

其实奇瑞能否借上市再迎新高,更多还是看“后劲”——技术迭代、市场扩张还有管理升级,这三架马车到底能拉得多远?没人能提前下定论。

但至少,奇瑞这一步走得够坚实,能在港交所“最后卡点冲刺”成功上市,也是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番肯定。

站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看,这场IPO不止是奇瑞自己的高光时刻,还隐隐透露着中国智造、全球布局的新样本。

奇瑞未来怎么破局,港股市场又将如何反馈?所有人都在等待后续的答案。

奇瑞港股上市冲刺,业绩大涨,募资重点全球扩张-有驾

你说这1400亿港元,是商业奇迹还是“资本讲故事”?

你怎么看奇瑞这场马拉松冲刺?

来聊聊你的观点,大家一起造个热闹!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