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点燃购车热 市场洗牌步入深水区

#科学颜论进行时#

政策组合拳点燃购车热 市场洗牌步入深水区

炎炎夏日。北京东城区一家AITO问界销售中心内。空调冷气似乎也难以让消费者的看车热情“降温”。市民张先生原本计划年底换车。但国家近期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他提前来了。这是2025年汽车市场的缩影。政策红包雨正在掀起购车潮。

真金白银的诱惑

8月13日。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贷款购车最高补贴3000元。这是重磅消费刺激措施。成都锦江区和成华区开启新一轮补贴。购置新能源或燃油乘用车。单车最高6500元。重庆追加3亿元预算。个人置换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1.5万元。广西、云南采用“先领先得”的每日限额投放方式。避免补贴弊端。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已超过60%。意味着超半数消费者通过贷款购车。政策允许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传统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可达100%。零首付成为可能。金融机构还被鼓励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降低置换成本。

政策组合拳点燃购车热 市场洗牌步入深水区-有驾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

政策组合拳效果显著。8月1日至1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86.6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8%。今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亮眼。1-5月销量达560.8万辆。同比增长44%。占新车总销量的44%。

行业洗牌加速

市场繁荣背后。淘汰赛已进入下半场。今年上半年。20家主要上市车企中仅有不到45%实现利润增长。半数企业勉强维持盈利。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到2030年能保持财务可持续运营的汽车品牌可能仅剩15家。一位国内龙头车企高管直言:“就算最后只剩下20家车企。其实还是太多了”。

未来何去何从

政策组合拳点燃购车热 市场洗牌步入深水区-有驾

政策效应仍在释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零售量将由年初预估的同比增长2%调高到6%。但复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策、企业、消费者多方协同。车企需要拿出更有辨识度、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优质售后服务同样关键。汽车属于长周期消费品。使用年限往往超过10年。5年后产品问题就会明显增多。此时服务体验将决定品牌命运。

政策只是催化剂。真正驱动行业的是技术创新与消费者需求。2025年将成为分水岭。车企需要重塑价值体系。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找准定位。这场淘汰赛没有旁观者。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