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120码的风驰电掣突然变成龟速爬行,仪表盘上那个“变速箱紧急运行模式”的警告灯闪得比迪厅还炫。
田先生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到底是车坏了还是我人生开了个大玩笑?
2018款途观L,这辆号称稳重靠谱的SUV,在他手里却瞬间像中了邪似的卡住档位,油门踩下去没用,只能慢吞吞地挪动。
这感觉,就跟你跑马拉松突然被绑上铅球一样——尴尬又危险。
可别以为这是孤例,网上一搜,上汽大众旗下那批2017到2020年出厂的车型——途观L、途岳、途昂……就像中了同一个魔咒,一堆离合器位置传感器错误代码P173500跳出来吓人。
这名字听着玄乎,但其实就是机器“大脑”罢工,让动力系统直接瘫痪。
有点像你早晨起床发现手机死机,然后整个世界都不对劲。
说到维修,那真是一场烧钱游戏。
多数受害者过了质保期,每次修理账单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一辆“金砖”。
几万块打水漂,不少车主干脆放弃修车,改成拖家带口开慢悠悠的小破车。
4S店呢?
态度活脱脱墙头草典范,你换这个传感器吧,大件坏了我们不管;厂家热线永远忙线中,好似进了黑洞没人回应。
维权群里炸锅:“一天弹十几次紧急模式,我还能好好开吗?”
、“400电话狂打无人接听,我们难道只能自生自灭?”
先别急着骂街,这锅也不是完全没人背过。
据国家市场监管部门透露,这批车确实召回过一次,说什么变速箱机电单元螺纹裂开导致油压骤降,是安全隐患。
但仔细想想,那召回更像是给漏气轮胎贴个创可贴,根治没影儿。
一旦时间久一点,同样的问题又死灰复燃,就像老房子漏水补补又漏。
有意思的是,上汽大众官网吹嘘DQ380湿式双离合“不怕过热”“动力总成终身质保”,但现实操作就五味杂陈。
不少4S店表现各异,有些地方乐意优惠赔偿,有些地方直接甩锅让客户全额自费。
这乱象真叫人摸不着头脑:统一标准在哪里?
还是大家自由发挥?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忽视用户痛点、不透明的信息沟通简直是在往消费者脸上泼冷水。
一旦信任崩塌,再漂亮广告也是空壳。
在信息传播速度快得让人眨眼都来不及的时候,一个负面新闻足以掀起千层浪,引爆舆论和集体维权狂潮。
看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牌汽车品牌,因为管理漏洞和质量问题快速陨落,也不过如此。
顺便瞧瞧中国汽车行业这几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从传统燃油猛冲新能源,但传统巨头们却频繁在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环节摔跤,无异于逆流而上,自毁长城。
从企业战略来看,上汽大众这波危机并非简单技术故障,而是暴露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缺失,对用户体验漠视至极。
如果不能拿出硬核解决方案,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更深陷泥潭。
再聊聊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那点微妙关系——厂家强调创新成本控制,希望靠科技赢未来;普通司机盼望安全稳定、合理服务。
当两边连个有效沟通桥梁都没有,就注定矛盾激化。
一句废话也多余,你要知道现代工业社会,没有透明高效的信息交流,再好的产品也可能沦为笑柄。
有人会说:“湿式双离合结构复杂,本来维护贵,加上中国路况复杂,用坏零部件算正常。”
倒也不能全怪设计师辛苦做功课白费力气。
但一大票一致投诉摆在那里,不容敷衍过去。
如果厂家主动改善保障体系,还怕啥?
何必躲猫猫,把责任推给客户或渠道商,一副火上浇油架势?
个人拎出来一句话,一个成熟品牌最该有的是敢认错改错的勇气,而不是遇事闭嘴或者糊弄过去,让受害者独自在黑暗煎熬。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说得没毛病,可至少我们应该能指望一家靠谱、有担当、有温度的汽车厂商撑腰,要不然再华丽宣传不过纸老虎罢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见类似遭遇?
留言聊聊呗,也许我们的声音能撬动沉睡中的良知,为更多驾驶员争取应有平安。
在此提醒一句,每次踩下油门,都藏着生命最珍贵的一份赌注,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