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 总体来说,现在市面上没有真正糟糕的车辆。

  • 然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糟糕的设计选择毫无缘由地在整个行业蔓延。

  • 这些设计趋势必须停止。现在就停止。

很少能遇到一辆真正糟糕的新车;相反,很多车只是各有各的平庸之道。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们那辆经常无缘无故抛锚的道奇Charger Daytona EV——但总的来说,真正糟糕车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许多汽车制造商甚至不断将基础车型推向高端市场,一些不太理想的趋势却蔓延到了整个汽车行业,并且还在持续蔓延。其中一些趋势快把我逼疯了。以下是一些最严重的问题。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过于简约、屏幕主导的客舱

这是当前汽车潮流中最令人震惊的,你得忍耐一下,听我吐槽一下:如果我再看到一辆汽车在仪表盘上装个屏幕,还说这是“设计”,我肯定会发疯的。(我说的就是你,梅赛德斯-奔驰。)我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智能手机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汽车没必要变成带轮子的智能手机。它没必要,让人分心,而且成本低廉;用屏幕控制所有功能可以省去大部分按钮,从而降低每个按钮的模具成本。这明显是打着高科技幌子的成本削减措施。

理论上,我完全支持可配置的数字仪表盘和尺寸合适的中控触摸屏。然而,即使是一些没有将整个仪表盘都变成屏幕的汽车制造商,也几乎取消了车辆上的所有物理控制。研究表明,驾驶员更喜欢物理控制,而且物理控制也更安全。例如,新款宝马 iX3不幸效仿特斯拉,不仅将所有空调控制,甚至连出风口的方向控制都转移到了触摸屏上。在行驶中通过触摸屏进行此类操作,往好了说是繁琐,往坏了说是会分散注意力,造成危险。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体现了“修旧如旧”。然而,这种趋势最糟糕的方面之一是内饰设计被抛在一边。豪华车尤其如此。当我坐进奔驰车里,我希望迎接我的是真皮、木质内饰和金属——我想感受奢华。然而,在奔驰的许多新产品中,我看到的都是一块沾满指纹的屏幕。奥迪也存在屏幕过载的问题,不过最近发布的Concept C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光明、更触感的未来。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灯条和照明格栅

诚然,这关乎个人品味,但请听我说完。道奇是首批将LED灯条融入其现代车型的品牌之一,2012款Charger的尾灯设计灵感源自赛道,在当时,它酷炫无比,在路上独一无二。然而,不久之后,灯条几乎在整个汽车领域随处可见。如今,似乎每辆新车至少有一端(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尾)都有一些变化。车头的灯条更糟糕——它们通常看起来像是钉在主大灯上,与主大灯脱节。

这一趋势也进一步延伸到其他外部元素的照明。最初是徽章,现在我们看到它延伸到了整个格栅。宝马在其许多车型上都采用了标志性双肾格栅的轮廓照明,而梅赛德斯最近更进一步,推出了搭载 EQ 技术的新款 GLC,其巨大的格栅上布满了近千个独立的照明元件。真是……多得数不胜数。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钢琴黑饰边

钢琴黑内饰最初是宾利和劳斯莱斯等高端车型的饰面选择,采用涂漆实木打造,表面深邃反光,令人联想到——你绝对想不到——一架三角钢琴。然而,后来这种装饰逐渐普及到各个价位的汽车,尽管并非最初的样子;大多数钢琴黑内饰其实只是容易沾染指纹的亮黑色塑料,却伪装成奢华的材质。干净的时候看起来还不错,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一旦用手一擦,就会沾满污垢。

那么,还有什么替代方案呢?问得好。有时,当钢琴黑内饰用在不易被触摸的区域时,就能达到理想的装扮效果。汽车制造商过去更常使用仿木内饰,但这未必更好,尽管仿木更擅长隐藏污垢。作为一个以干净的座舱为荣的人,我希望看到更多触感柔软的塑料,甚至是仿铝内饰,这些内饰对汽车制造商来说价格仍然实惠,但不容易留下指纹。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巨大的轮子

如今,24英寸轮毂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凯迪拉克凯雷德或GMC Sierra EV等大型SUV上。它们看起来并不一定难看,或许有点滑稽,但更大的问题是乘坐体验。

如此大的车轮需要胎侧更薄的轮胎,这意味着车轮与路面之间的缓冲更小。即使配备了先进的空气悬架,巨大的车轮也会显著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导致驾驶体验更加颠簸。值得商榷的是,虽然视觉效果有所提升,但并不值得为此付出代价。

需要摒弃的汽车设计趋势:这些愚蠢的设计趋势需要尽快消失-有驾

无法打开且没有遮阳板的玻璃屋顶

我恳求汽车制造商停止这种做法。玻璃车顶不能真正打开就已经够烦人的了,更何况连遮阳板都不提供,简直荒唐。很多车都犯了这种错误,这都是从特斯拉Model S开始的。那款车顶至少是可以打开的,但却没有遮阳板。从那以后,这种情况就一直存在,很多其他电动汽车,比如Lucid Air,都采用了固定的玻璃车顶,但遮阳板的色度不足以阻挡热量。

2023年,我开着Edmunds的旧款Lucid Air Grand Touring在加州中央谷地进行了一次公路旅行,那里的气温高达90华氏度(约32摄氏度),坐在后座的朋友热得不得不弯腰驼背,好把头离车顶远一点。说实话,加装遮阳板这样的基本配置 肯定不会贵,尤其是在售价近10万美元的车上。

还有希望!

我并不认为这些趋势会在短期内消失,但汽车制造商似乎开始倾听消费者的担忧,尤其是在过度依赖触摸屏方面。大众汽车已开始在其座舱内重新加入按键,而至少有一位现代汽车设计师已经厌倦了灯条。希望随着新产品的发布,至少一些这类潮流失误能够变得不那么常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