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深,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很多有车的朋友们每天早上都会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天寒地冻的,车子打着火之后,是直接开走呢,还是应该在原地多热一会儿车?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不同的做法对车辆发动机的影响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网上流传着各种说法,有的说必须原地热车十分钟,等水温上来了才安全;也有的说现在的车技术先进,打着就走完全没问题。
到底谁说的对?
其实,这里面的学问不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在伤害着自己爱车的心脏——发动机。
咱们先得弄明白,为什么冬天启动汽车这件事需要特别注意。
关键就在于一样东西:机油。
机油对于发动机来说,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它承担着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等多项关键任务。
但是,机油有一个物理特性,那就是它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
打个比方,夏天常温下的机油,流动起来就像我们喝的水一样顺畅;可到了冬天零下的环境里,它就会变得像蜂蜜甚至更稠的糖浆一样,流动性变得非常差。
当我们的汽车停放了一整夜之后,发动机内部的机油会因为重力作用,全部流回到最底部的油底壳里。
第二天早上我们启动汽车时,机油泵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已经变得粘稠的机油,从油底壳里抽上来,再输送到发动机最顶端的凸轮轴、气门等精密部件上去。
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在机油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需要润滑的金属表面时,如果我们就急着踩油门让发动机高速运转,会发生什么呢?
发动机内部的活塞、连杆、曲轴等部件,就会在缺少足够润滑油膜保护的情况下,发生一种近乎“干磨”的现象。
金属与金属之间直接接触摩擦,这磨损量是相当惊人的。
有数据显示,发动机一生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磨损,都发生在冷启动后的最初几分钟内。
长期这样操作,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拉缸”。
所谓拉缸,就是在巨大的摩擦力作用下,活塞环在气缸内壁上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破坏了气缸的密封性。
一旦发生拉缸,车辆就会出现动力急剧下降、油耗异常增高、烧机油(排气管冒蓝烟)以及发动机发出异响等问题,最终只能通过大修发动机来解决,维修费用动辄数千甚至数万元,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那么,既然冷启动直接走危害这么大,是不是就应该回到老一辈司机口中的“长时间原地热车”呢?
答案是否定的。
那种需要原地热车五到十分钟的做法,主要是针对过去那些使用化油器技术的汽车。
老式化油器发动机在低温下无法很好地将燃油雾化,导致混合气过稀,不热透了车子容易熄火、抖动。
但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汽车,无论是我们国产的优秀品牌还是合资、进口品牌,都早已普及了更先进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这些车辆的发动机由一个“大脑”——行车电脑(ECU)来控制,它能精确地根据水温、进气温度等各种传感器的信息,来调整喷油量和怠速转速。
冷启动时,行车电脑会自动指令多喷油,并适当提高转速,目的就是为了让发动机和尾气净化装置(三元催化器)尽快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
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长时间原地怠速,反而会带来几个弊端。
首先是浪费燃油和污染环境,怠速时车辆没有行驶,燃油的能量没有转化为动能,效率极低。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长时间原地怠速容易产生大量积碳。
因为在低转速和冷机状态下,燃油燃烧并不充分,会产生很多胶状物和碳化物,附着在节气门、喷油嘴、活塞顶部和气门上,天长日久就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导致动力变弱、油耗增加。
再者,原地热车只是在加热发动机本身,而与车辆行驶相关的变速箱、传动轴、轮胎、悬挂等部件,都还处在冰冷僵硬的状态,并没有得到预热。
所以,对于我们现代的汽车来说,科学的冬季启动方法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上车后不要急于一把拧钥匙或按下启动按钮点火。
可以先将钥匙拧到“ON”挡或按一下不踩刹车的启动键,让车辆通电进行自检,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灯会亮起再熄灭,这个过程大约几秒钟,能让车辆的电子系统先行唤醒。
然后,踩下刹车,启动发动机。
着车之后,我们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只需要在原地等待片刻。
你会观察到,发动机的转速会比平时热车状态下高一些,这正是行车电脑在执行“暖机程序”。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等待这个转速从高位自动回落到正常的怠速水平,这个时间通常在30秒到1分钟左右,在特别寒冷的北方地区可以适当延长到一分半钟,但一般不建议超过两分钟。
当转速稳定下来之后,就表明机油已经基本循环到位,发动机内部得到了初步的润滑。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低速缓行。
挂上挡位,轻踩油门,让车辆以一个比较低的速度缓慢行驶起来。
在最初的3到5分钟内,尽量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2000转/分钟以下,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激烈驾驶动作。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动态热车”,它的好处是全方位的。
在行驶中,发动机在低负荷下能更快、更均匀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同时,变速箱里的齿轮油也会因为车辆的运动而循环起来,得到润滑和升温;轮胎和悬挂系统也能在运动中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这才是让整台车都“活动开”的最好方式。
除了掌握正确的启动方法,冬天用车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比如,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温选择合适粘度的机油,通常机油型号中的“W”代表冬天,“W”前面的数字越小,代表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越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
还要定期检查防冻液,确保其冰点足够低,防止结冰胀裂水箱或发动机。
电瓶在低温下性能会衰减,如果发现启动困难,要及时检查更换。
最后,尽量避免频繁地进行超短途行驶,比如只开一两公里就熄火,因为这样发动机总是在未完全热透的状态下工作,是磨损和积碳最严重的时候。
总而言之,爱车就像我们的伙伴,多一份了解,多一点耐心,它才能在寒冷的冬天里,更安全、更长久地为我们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