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

以下是对原文章在结构、字数上的重组与精简,使其更为紧凑明确,字数在1000字左右,保持犀利幽默、思考深刻、逻辑剖析、观点鲜明的“和菜头”风格。

---

### 谁说买辆车非得折腾半条命?

中国人买车,从来是一场耐力赛。流程繁琐、部门多头、材料反复、时间被榨成豆腐渣——有人形容,买一辆新车,你得亲手跑完全马。关键时刻,窗口还会跟你来句:“这个材料没带,明天再来。”好,明天继续长跑。数字中国喊了几年,汽车消费却死守着“人肉传递数据”老路子,效率低、体验差、企业叫苦,消费者心累,这事儿能不破局吗?

7月23日,汽车产业圈大咖们齐聚无锡,研究怎么让汽车消费变得“像买奶茶一样爽”。现场有商务部的、公安部的、汽车协会的、长安一汽比亚迪吉利蔚来零跑等16家车企,谁说中国人不重视汽车消费?大家目标一致:让购车、购险、缴税、上牌、金融抵押全都“掌上办、一次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吹响汽车统一大市场的集结号。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嘛,三句话——部门信息烟囱林立,流程像地铁换乘,一环卡一环。买完车还得在经销商、车管所、银行、保险之间来回穿梭,企业还要不停填表,数据还不能互通。试问,哪家企业不想简化流程,哪个消费者不想省点心?但没政府牵头、部门协同,就是“你有你的山头,我抱我的大树”,各自为战。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政策总算来了,把数字化改革提到硬核日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摆着:让服务更高效,让“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到汽车买卖。叶盛基和各路专家表态了:有了数字平台,消费者就能体验“全链路透明一次办”;企业成本降了,服务提速,产业也多点新动能。

公安交管那头也不是吃素的。近年来,机动车预查验、上牌秒批、二手车异地交易都在提速。什么电子行驶证、电子注销证明说来就来,2亿车主感受到了幸福。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上牌560万辆,同比暴涨28%——“放管服”不是喊口号,是真正让人尝甜头。

不过最敢玩的,还是头部车企。比如长安,2023年就上马“AI查验”,买车出厂即查验,流程从3天干到30分钟,线上流程700多台车一气呵成,经销商“被动透明”一度不适应。“利益怎么平衡?”长安副总一语道破:保障佣金就是了呗。最终线上线下握手合作,改革不能光说好听,得让利益顺滑流动。

重庆公安交管部门也有“三板斧”:数据交互、联网核查、AI审核,审核准确率99%+,今年预查验70万辆,增速16%。广汽、东风、吉利、长城纷纷上线“交管12123”,下半年将大范围铺开数字化新车上牌。哪儿有难题,哪儿就升级技术——上汽就把拍照识别率从看天吃饭干到95%以上。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当然,百米赛跑刚起步,终点还远。比如,税务、保险、金融数据依然各玩各,异地上牌“纸上准行”,新能源汽车配套还缺标准,智能网联车准入怎么统一?企业面临政策不一、经销商线上积极性低、部分地方沿用老办法——汽车“大市场”要真变“大一统”,不是靠画个饼就能干成。

怎么办?一是政府部门把路扫平,数据壁垒打穿,让业务流畅地“顺拐”;二是企业敢于开放,别各自抱着“一亩三分地”;三是服务机构要提供过硬的数字工具,别出错让人骂街;四是平台持续迭代,用户体验要到位。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汽车统一大市场,是一场数字化马拉松,从政府引领到车企冲刺,再有技术机构兜底,谁都得热身,没人可以空降终点。所幸,会议拉响发令枪,各路人马跑马圈地。汽车消费,总算要砍掉那一大堆没必要的“折腾”,让老百姓买车不用再忧愁“流程杀手”。数字平台、协同治理多方合力,真正把汽车行业盘活。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路虽长,行则将至。别让买车像爬珠穆朗玛,指望再过几年,汽车服务能向点外卖一样简单顺畅。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买完车,路都没走远,一切流程已经自动跑完。那时,汽车市场也终于能活成它本该有的样子:高效、透明,没人再为一个上牌花掉整整三天命。

买车不用再跑断腿,数字改革提速,车企部门齐发力-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