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爆胎风险可防可控!14年老司机的轮胎安全指南
不知道各位车主在日常用车时,是否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倘若行驶中遭遇爆胎,该如何应对?
昨天我驾车走高速返回乡下处理事务,这个念头突然在脑海中浮现,顿时让我陷入了担忧。
近来工作繁忙,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对车辆进行过全面检查了。
更让人不安的是,我竟是在不清楚车辆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就贸然驶上了高速。
要是此刻真的发生爆胎,后果不堪设想。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十足把握,能在车辆爆胎后确保自身毫发无损。
这一顾虑源于我曾研读的《爆胎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一文。
该论文引用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对广深高速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的事故记录分析后发现,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达34.14%,相应的人员死亡率约为22.55%。
另有实验数据证实,当车速达到120公里/小时,爆胎后车辆失控的概率高达90%;若车速提升至140公里/小时,车身稳定系统会完全失效,驾乘人员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
相信任何一位司机看到这样的数据,都不会再对爆胎问题掉以轻心。
但高速爆胎并非无法应对的可怕事故。
我们或许难以保证爆胎发生后全身而退,却能通过提前防范规避风险。
爆胎并非不可抗拒的“天灾”,而是可避免的人为隐患。
我开车到第六年时,曾被一位老司机严厉提醒,才知晓高速爆胎其实可以提前预防。
只要我们做好日常必要的车辆检查,不因为贪图省钱而忽视安全问题。
就能极大降低高速行驶时爆胎的可能性。
作为拥有14年驾龄的车主,今天我整理了一套“轮胎体检手册”,帮你把爆胎风险降到最低。
内容全是实用干货,一次性看完容易遗忘,建议大家点赞收藏,方便后续查阅参考。
一、拒绝轮胎“带病运行”,安全是首要前提
这一点至关重要,必须放在首位强调。
就像人带着病痛工作,病情可能会持续加重,甚至面临猝死风险一样。
多数爆胎事故的发生,并非轮胎突然损坏。
而是轮胎早已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出现老化、外伤等问题却未及时处理。
大家可以看看这张图。
存在这类损伤的轮胎,必须及时更换,切勿因节省成本而心存侥幸。
但很多车主要么检查不够细致,无法及时发现隐藏损伤;要么发现问题后觉得无关紧要,舍不得花钱换胎。
任由轮胎带着“小故障”上路,最终引发事故。
高速行驶时,轮胎内部压力与气密层压力极大,任何一处外伤都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导致轮胎像信封被撕开一样瞬间破损。
相关研究表明,胎侧划伤深度超过1.5毫米或已露出帘布层时,爆胎风险会增加300%以上。
因此,定期检查轮胎必须成为车主的习惯。
这里还要跟大家说说检查轮胎的注意事项。
我发现不少新手检查轮胎,只是简单绕车一圈、踢上两脚就结束了。
如果一直这样检查,迟早会遇到安全问题。
仅仅看一眼、踢两脚根本起不到作用。
轮胎靠近车辆底盘的内侧是否检查过?难道看不见的内侧就不会存在隐患吗?
下面这张图是我自己车辆轮胎的受损情况,这个损伤非常隐蔽。
它位于轮胎内侧,是我趴在地上查看底盘时偶然发现的。
这种内侧受损的情况其实很常见,但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察觉。
所以检查轮胎的正确做法是:出车前,花几分钟时间对每个轮胎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重点提醒!
检查范围必须包括轮胎内侧,最好趴在地面多观察几遍,宁可多做检查也不能遗漏任何隐患。
二、轮胎老化及时更换,切勿因小失大
如果说日常用车中,除了油费、保险费用,哪项开支占比最高。
我认为更换轮胎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
我家车辆配备的是19寸轮胎,即便找熟人更换,单条价格也要一千多元。
正因如此,很多人明明知道轮胎已经出现老化迹象,却依旧舍不得更换。
抱着“暂时不会出问题”的侥幸心理继续使用。
但你是否想过?
爆胎要么不发生,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甚至是我们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自身安全与一条轮胎的价值相比,孰轻孰重?
难道要拿一千几百元的成本,去赌每次出行都能平安无事吗?
像下图这样的轮胎,大家可以看看。
有没有老司机来判断一下,这样的轮胎还能继续使用吗?
轮胎的主要材质是橡胶,无论行驶里程多少,橡胶都会因氧化、紫外线照射而逐渐变硬、失去弹性,抗冲击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严重时,胎面或胎壁会出现大量老化裂纹。
一旦轮胎出现老化迹象,就必须及时更换,这不是舍得与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安全的必要举措。
根据橡胶协会提供的数据,轮胎出厂3年后,侧壁抗撕裂强度会下降15%-20%。
使用5年后,这一数值可能会达到30%-40%。
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直接关联着高速行车的安全概率。
安全难道是可以用来赌概率的吗?
只要轮胎出现密集的老化裂纹,跑高速前就必须更换。
三、遵循使用年限标准,到期必换不拖延
大家一定要记住,轮胎安全使用的核心原则是:3年检查、5年更换。
5年是轮胎的使用年限,也就是它的日历寿命。
很多人觉得5年就更换轮胎过于浪费,但从安全角度出发,宁可提前更换避免浪费,也不能留下安全隐患。
使用满5年的轮胎,即便胎面花纹还很深,也需要格外留意。
这类轮胎整体材质已经变硬,强度会远低于出厂时的设计标准。
表面上看可能一切正常,甚至显得很新。
但就像保养不当的发动机,内部早已损耗严重,一旦跑高速就可能出现拉缸故障。
所以,外表完好又能说明什么呢?
很多车主在更换轮胎时,都会纠结是“磨损优先”还是“时间优先”。
这里给大家一个明确答案:行驶里程多的车辆以磨损情况为准,但对于大多数家用车而言,应优先考虑使用时间。
因为多数家用车使用频率不高,轮胎往往还没出现明显磨损,就已经因老化达到了更换标准。
绝大多数轮胎制造商的建议是,从出厂日期算起,轮胎最长使用年限不超过8-10年,但基于安全冗余考虑,5-6年是更为稳妥的更换节点。
在我看来,轮胎直接关系行车安全。
我绝不允许任何可能威胁安全的因素存在,因此5年更换轮胎,对我而言是“宁可谨慎过度,也绝不冒险”的选择。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如何查看轮胎的使用年限,别急,我这就告诉大家方法。
先看下面这张图。
图中我圈出的一串数字就是轮胎的生产日期。
所有轮胎的侧壁上都会标注这串数字,仔细查找就能找到。
这串数字的解读方法很简单,比如图中的0723,前面的07代表轮胎生产的周数,23代表生产年份。
我这条轮胎是2023年第七周生产的,现在是2025年。
这条轮胎已经使用了将近2年时间。
其实在我看来,经常跑高速的车辆,轮胎必须5年一换。
原因很简单,这样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如果只是纯市区代步使用,更换时间可以酌情延长至6年甚至7年,但期间需要更频繁地检查轮胎状况。
四、胎压控制有讲究,低压比高压更危险
很多人经常在网上看到修车师傅补胎时,因充气过多导致轮胎爆胎的视频。
便误以为轮胎胎压过高最容易引发爆胎,于是习惯在跑高速前特意放掉一些气。
觉得放气后,高速行驶中轮胎升温,胎压会自然升高至正常范围。
这样做会更安全。
我只能说:“朋友,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拿安全冒险”。
日常给轮胎充气时,大家通常不会充到3.0的胎压吧?
一般情况下,修理工只会将胎压充至2.5左右。
即便你不小心充到了2.7或2.8,也无需过度担心。
轮胎能承受的冷胎最高胎压,通常高于2.8甚至2.9,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看图就能明白。
我这条轮胎的冷胎最高承受胎压为3.5,只要胎压在这个数值以内,都属于安全范围。
但胎压过低就完全不同了。
胎压不足会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
高速行驶时,轮胎产生的热量会更多。
而且胎压过低会让胎壁的弯折幅度加大,高速行驶中胎壁会出现异常升温。
双重升温作用下,轮胎会因过热直接引发爆胎。
有数据显示,低压导致的爆胎事故是高压情况的2倍以上!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明确指出,保持标准胎压可将爆胎风险降低35%。
因此,想要预防爆胎,跑高速前应根据车辆B柱上的标签,将胎压调整至标准值。
或者直接将轮胎胎压设定为2.5这个通用安全数值。
五、警惕轮胎磨损极限,磨耗超标及时换
轮胎的花纹越深,抓地性能就越好。
一旦花纹被磨平,除了容易出现打滑问题,还会增加爆胎风险。
有些车主舍不得更换轮胎,即便花纹已经磨平仍继续使用。
导致轮胎胎面整体变薄。
此时路面上的一颗小石子,都可能将轮胎压穿。
我自己刚开车的时候就因为不懂这些,轮胎磨损到帘布层都没更换,结果被一根立起来的树枝戳破了。
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看下图。
当轮胎磨损到花纹内部的这个凸起标记时,就必须更换了。
这是硬性标准,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六、拒绝翻新轮胎,不贪便宜守安全
这一点其实无需过多赘述。
但凡经过翻新的产品,质量肯定不如全新产品可靠。
平时买些翻新的小物件或许无关紧要,但轮胎直接关系行车安全。
翻新轮胎必须坚决杜绝,而杜绝的方法也很简单:不要贪图便宜。
最后
赚钱不易、勤俭节约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优良传统。
浪费行为确实不可取。
但这个习惯不能用在车辆安全方面。
将以上6点全部落实到位,虽然不能百分百杜绝爆胎事故。
但能大幅降低爆胎概率,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爆胎情况。
一条轮胎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一次爆胎造成的修车费用可能就超过万元,更重要的是生命无价。
在轮胎安全上的投入,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关爱。
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如果觉得我分享的内容有用,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车主看到这份安全指南,谢谢大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