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

有时候你会觉得,时间真是种很诡异的东西。人们总是热衷在当下找答案,觉得什么风口大、什么技术猛,就一下子全扑上去了。可等风过去,很多人扑腾得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能留下来的,是不是自带主线剧情的那群执拗选手。说远了,咱们回头看最近关于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的新闻,很多人一边惊叹市场切换之快,一边含泪清库存,还有人翻出李斌十年前的老话感慨一番:“人家说的真对。”

其实有时候就得问——市场到底在变啥?为什么当年增程车还被吹成天选之子,现在反倒成了滞销大户?到底是谁被时代抛弃了?

这就回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车这个东西,买回家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当个信仰供着。早些年,纯电车最被人吐槽的就是续航和补能,全年无休的“电量焦虑”,充电桩难找,出趟远门那叫一个纠结。有了这个铁打的痛点在,增程车凭啥火起来?很简单,就是能油能电,两头保险,既能体验电动的便宜和静谧,又不用被桩绑着。简单说,增程本质上就是在掩盖纯电造不好、基础跟不上的狗血剧本。

但是,这东西能一直凑合么?现实往往比想象快得多。现在中国充电桩的数量飙到天上去了,全国五辆电车就配两个桩,随便搜一下导航,到处都是补能点。蔚来这帮人玩的更狠,直接铺开了换电站,过去想得都不敢想:油加油,电换电,用时区别不大。“补能焦虑”不再是痛点,保命用的增程一下子变成了拖后腿的“电动小灵通”,直接沦为“落后生产力”。这就像你高铁修到家门口了,还愿意天天挤慢车吗?

结果大家都能看到,增程车型自个儿打自个儿脸,销量连跳水,理想跌得直吐血。纯电则一口气暴涨,连“最惨的时候被全网唱衰”的蔚来都一路提速,这不是偶然,是基础到位后,所有的创新都变得有意义了。谁还能记得曾经的骂声?正所谓“时代的一粒沙,压得对手喘不过气”,而你埋头啃下来的苦,到最后全化成了利好。

做选择其实没那么复杂,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一直啃硬骨头。咱就问:今天这批交付狂飙的纯电大SUV,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不是,是十年砸钱研发,沉住气等来的机会。李斌那帮人确实倔,不跟风搞增程,不做价格战小微车,一根筋死磕纯电、死磕换电、死磕大空间。很多人说当时很傻,等市场一变,这群人突然扬眉吐气。你说这是不是很魔幻?

有时候我反思,到底什么是所谓的“长期主义”?难道就是咬牙死扛十年,捱过寒冬再说?看上去都说得挺励志,实际上背后很残酷。他们被骂得最狠的时候,有没有动过摇?当然有,李斌自己都调侃过——能穿越估计真会搞增程赚一笔。但现实世界从来不是只有黑与白,肯折腾、能扛事,还得扛得长。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蔚来能站出来说,“我们赌对了”,而不是只剩下“我们活着”四个字。

说到大空间这事,其实也是用户需求的直接转化。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的痛点是啥?“全家一车出行,谁坐第三排?”每回车门一关就能掐架,说明大家都觉得第三排不舒服。怎么才能既有大空间又有长续航?慢慢摸索,别人拿空间赌,牺牲电池布置做加法,最后续航一塌糊涂。蔚来咋办?干脆沉下心把安全、空间、电池、内饰这些底层难点一个个解决,一脚把“空间焦虑+续航焦虑”一起踢飞。用十年时间把“大三排纯电SUV”的标准做出来,还真有人买账,销量一飙就是多周前三。换句话说,只有技术储备过硬才敢谈爆款。

再扒一扒融资市场。蔚来今年刚拿下的10亿美元新钱,投资人跨国排队,就这趋势,前几年蔚来还差点断粮,李斌就快被人画进“时代的眼泪”表情包。今天不一样了,什么亏损收窄、毛利率、现金流,通通有正向反馈,资本跟进,就跟打胜仗号角似的。资本不是吃素的,没人看故事只看结果。你行,他就多加码;你慌,他就落井下石。蔚来这一路,从人人唱衰到众人追捧,说明一个铁打的真理——市场永远是变化的,但守得住底线、啃得动硬骨头的人,不会被时代轻易淘汰。

当然,反过来讲,靠过渡型产品赚快钱的公司,确实也能活得风生水起一阵。可一旦生态和基础设施成熟,市场切换如同翻书,页一翻,谁还把过渡当刚需?小灵通火没火过?火过。到头来智能手机一起步,顷刻之间就成了昨日黄花。增程也是一只脚走到头的产物,终极是补能完善后纯电成为主流,技术的天花板和社会效率决定了赢家是谁。

再想想这十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风云变幻,不外乎是一个“谁熬得久、谁有耐心、谁敢下硬投入”的比拼。表面上看是销量、融资、技术,实质上是企业底层逻辑的胜负。李斌喊的那些,被人笑称是“X斌物语”的预言类发言,今天一个个都成真——不是因为吹得高明,而是“做”比“说”难,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复盘。

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有驾
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有驾
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有驾
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有驾

所以回头再看增程车暴跌、纯电暴涨,你会发现市场没什么玄乎的。曾经被不信任、被嘲讽的话,有时候不是错在时间,而是错在对焦点。谁把客户的核心需求真解决了,谁有耐心和实力等到“天时地利”到来,谁才是最后的收割者。这,不只是新能源车行业的规律,也是世上所有商业角力的常规剧本。

最后说一句,耐得住寂寞的人,熬得过喧嚣,也更配拥有属于自己的掌声。市场嗓门大,但最终说话的始终是产品和技术。谁喜欢凑热闹、抢风口,就得准备好哪天说冷就冷。谁老老实实盯着未来十年做“难而对的事”,时间自会给他一个漂亮的答案。至于“何时能火、多久能轮到”,这关乎眼界,也关乎信念。毕竟青春有限,拖到潮水褪去还在裸泳的,谁都不想做。但能在混战里磨出金刚钻的,才可能在下一个浪头上被看见、被记住。

说到底,这世界最稀缺的不是钱,不是机会,是耐心和判断力。谁抓得住这两样,谁就是大赢家。

增程车销量暴跌,蔚来纯电暴涨,充电桩建设提速-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