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懂行的人不买电动四轮车选三轮车才是“精明之选”原因很实在

老刘蹲在自家电动四轮车旁,狠狠抽了口烟,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早知道当初听劝买三轮车了,这玩意儿看着气派,用起来全是坑!"他盯着车身上新添的划痕,心疼得直嘬牙花子。这辆花了一万二买的电动四轮车,才开半年就让他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为啥懂行的人不买电动四轮车选三轮车才是“精明之选”原因很实在-有驾

隔壁老王骑着三轮车慢悠悠经过,车斗里装着刚买的五袋大米。"老刘啊,又蹭墙了?"老王笑得见牙不见眼,"要我说,你这车就是个祖宗,供着都嫌累!"老刘叹了口气,想起上个月在菜市场转了三圈愣是没找着车位,最后只能灰溜溜回家。再看看老王的三轮车,随便往路边一停,连车锁都不用上。

要说这电动三轮车,那可真是老百姓的贴心小棉袄。老张在菜市场卖水果十几年,他那辆三轮车比亲儿子还亲。"四轮车?那玩意儿进不了我们村!"老张一边往车上搬西瓜一边说,"就村口那个弯,四轮车得倒三把才能过去,我这车一把就搞定。"他拍了拍爱车,车斗里里外外都包了层铁皮,拉个千八百斤跟玩儿似的。

为啥懂行的人不买电动四轮车选三轮车才是“精明之选”原因很实在-有驾

买车的钱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李婶去年花四千八买了辆三轮车,充电一次才三块钱,能跑七八十公里。她掰着手指头算账:"充电便宜,修车更便宜,换个刹车片三十块钱搞定。"她邻居买的四轮车,光换个雨刷器就花了小两百,气得直跺脚。修车铺的王师傅说得实在:"四轮车那电路板金贵着呢,修一次够买三轮车俩轮胎。"

农村人更认三轮车。赵大爷家种了五亩地,农忙时节三轮车就是他的左膀右臂。"拉化肥、运粮食,后斗能装俩麻袋。"他拍了拍车斗,"秋收时候拉玉米,一趟能装三百斤。"他儿子给买的四轮车只能停在家里当摆设,"后备箱连袋化肥都塞不下,中看不中用!"

城里人买三轮车也有讲究。五金店的周老板专挑带棚的款式,"下雨天不淋着,冬天不冻着,后座还能放货。"他每天开着三轮车给客户送货,省下的油钱都够再买辆新车。相比之下,开四轮车的老王每个月光停车费就得三百多,"这哪是代步工具,分明是请了个祖宗回家!"

为啥懂行的人不买电动四轮车选三轮车才是“精明之选”原因很实在-有驾

电动三轮车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还是脚蹬的,后来装上电瓶,立马成了香饽饽。现在的新款更厉害,有的能跑一百多公里,充电只要五六个小时。老李头那辆车用了四年,除了换过两次轮胎,其他啥毛病没有。"省心!"他竖起大拇指,"比养个儿子还省心!"

当然四轮车也不是一无是处。跑长途确实舒服,下雨天不淋雨。可普通人一年能跑几回长途?老周说得实在:"买辆车九成时间在市区转悠,为了那一成的用处多花万把块钱,这不是冤大头吗?"他拍了拍自己的三轮车,"这车跟我五年,修车钱加起来不到八百,值!"

傍晚的菜市场门口,三轮车停得满满当当。卖菜的张阿姨正往车上装没卖完的蔬菜,明天换个地方接着卖。开四轮车的吴老板还在两公里外的停车场找车位,急得满头大汗。老刘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看着自己的四轮车直叹气。老王骑着三轮车路过,车斗里坐着小孙子。"走喽,回家吃饭!"祖孙俩的笑声飘得老远。老刘掐灭烟头,心里盘算着:要不,把四轮车卖了换三轮?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