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亮相链博会 七大核心展品展示 绿色甲醇领域新成果

最近,大家聊起新能源车,话题总是绕不开那几个老问题:开长途心里发慌,怕半路没电;节假日充电排队,能排到地老天荒;电池到底耐不耐用,换一下得花多少钱。

就在纯电动车路线吵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国际供应链博览会上,吉利汽车却亮出了一套完全不同的玩法,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他们说,未来的车不一定非要充电,也可以像现在加油一样,几分钟就“加满”,而加的这种燃料,叫“绿色甲醇”。

吉利亮相链博会 七大核心展品展示 绿色甲醇领域新成果-有驾

这听起来有点新鲜,甲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真的能成为咱们国家能源转型的一条新路吗?

这事儿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好好了解一下。

首先得弄明白,甲醇究竟是何方神圣。

很多人一听带个“醇”字,就想到酒精,其实它俩是两码事。

简单来说,甲醇是一种最简单的醇类,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液态的氢”。

大家都知道氢能源好,烧完只产生水,干净得不得了,被看作是未来的终极能源。

但氢气的脾气太大了,它本身是气体,又轻又容易爆炸,储存和运输都特别费劲,技术要求高,成本也下不来,建一个加氢站要上千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甲醇就不一样了,它在咱们平时的温度和压力下,就是一种稳定的液体,可以像汽油、柴油一样,用罐子装,用管道运,安全又方便。

更关键的一点是,咱们国家有个特点,就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通过现在越来越成熟的清洁煤化工技术,我们就能把煤炭转化成甲醇,成本相对可控。

而且,更环保的做法是,可以捕捉工厂排出来的二氧化碳,再和氢气反应,也能合成甲醇,这就等于把废气变成了宝贝,形成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环保循环。

吉利正是看准了这条路,埋头研究了二十多年,硬是把这个当初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选项,发展成了一套有模有样、非常适合咱们国家国情的新能源方案。

在这次博览会上,吉利可以说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展示了他们在甲醇这条路上到底走了多远。

咱们先从最硬核的商用车领域说起。

大家想想路上跑的那些大货车、工地上的泥头车,它们每天都要跑很远的路,拉很重的货,要是用纯电动,那得背多大一块电池?

充电又得充多久?

吉利亮相链博会 七大核心展品展示 绿色甲醇领域新成果-有驾

根本不现实。

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就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叫“醇氢电动”。

他们搞出了一套动力系统,简单说就是用车上的甲醇发动机来发电,然后用电来驱动车轮。

这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发动机热效率,居然超过了53%。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同样一滴燃料,它能榨出来的能量,比现在市面上最高效的汽油发动机还要多。

效率高就意味着省钱,算下来,它自己发电的成本,一度电最低只要八毛五,一升甲醇能换来超过2.2度电。

对于天天算成本的物流公司老板来说,这吸引力可就太大了,车子跑起来省下的燃料费,一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除了陆地上的大卡车,吉利还把目光投向了水里。

全球航运业的碳排放量非常惊人,占了全球总量的3%左右,国际上已经定下目标要大幅削减。

想让万吨巨轮也用上纯电动,那电池得造成多大,成本得多高,想都不敢想。

吉利就把他们的醇氢电动系统搬到了船上,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从一千吨到一万五千吨船型的动力系统。

跟纯电方案比,它的续航里程更长,一开始的投资也更低,而且还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贴。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已经拿到了咱们国家船级社颁发的第一张M100甲醇单一燃料的认证证书,这就好比拿到了“准生证”,证明它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可以正式上岗了。

这不仅为咱们国家内河、近海的船运绿色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靠谱的方案,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在减排技术上的实力。

当然,技术再好,要是“加油”不方便,那也是白搭。

这也是所有新能源车主最关心的问题。

吉利旗下的“远醇”品牌,这次就展示了好几种解决办法。

吉利亮相链博会 七大核心展品展示 绿色甲醇领域新成果-有驾

比如他们的一款“移动电源车”,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巨型充电宝。

它自己烧甲醇发电,不用依赖电网,可以开到任何需要充电的地方,24小时不停地工作。

关键是它发电的成本比用柴油发电机低了一半还多,车上配了四个充电枪,能同时给四辆电动车充电,而且噪音还特别小,不会像工地上那么吵。

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偏远的油田矿区,他们还有固定的“补能电站”,用好几台甲醇发电机组合起来供电,非常稳定。

他们算了一笔账,一个这样的电站,如果一年运行6000个小时,跟用柴油发电相比,光燃料费就能省下差不多290万,这基本上等于运行一年,就省出了再建一个新电站的钱。

说了半天商用车,那我们普通人开的家用车呢?

吉利也准备好了,他们推出了一项叫“雷神E-F醇氢电动”的技术。

这项技术最妙的地方,就是它彻底打消了车主的“选择困难症”。

它的油箱和加油口,可以同时加甲醇和汽油,甚至你可以随便混合着加,先加半箱甲醇,再加半箱汽油,都没问题。

车上的智能系统能自己感知到燃料的混合比例,然后自动调整发动机的工作方式,保证动力又足又顺,排放还干净。

这就完美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在甲醇加注站还没普及到家门口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普通混动车开,加汽油就行;一旦附近有了甲醇站,你就可以加更便宜、更环保的甲醇,无缝切换,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加油”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吉利正在努力构建的一个完整的甲醇能源生态。

从最上游的绿色甲醇生产,到中间的运输和加注,再到下游的各种车辆应用,他们想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甲醇加注站超过了800个,计划到2027年要发展到4000座以上。

而且,推广甲醇加注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我们现有的12万多座加油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装一套设备就行,每个站的改造成本大概在5万到10万元。

这个投入,比起动辄上百万的换电站,或者上千万的加氢站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种低成本、可快速推广的模式,才是一项新技术能真正落地普及的关键。

所以,吉利在这次博览会上展示的,其实不仅仅是几款新车、几项新技术,而是一整套着眼于未来的、系统的能源解决方案。

它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试图为我们跨过“油气时代”,找到一条既经济又环保的全新道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