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2026款宝马i3这车,明明刚上市没多久,终端价格就直接"跳水"了十多万。 指导价35.39万起步的车,现在二十万出头就能开回家,这波操作着实让人心动。 不过问题来了,在如今国产电动车百花齐放的市场里,这台挂着蓝天白云标的纯电轿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
记得上周我去4S店看车,销售小哥很直白地告诉我:"这车现在优惠大,买得挺不错。 "我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在BBA的纯电车型里,i3确实是卖得最好的那个。 虽然月销两千多台的数字放在整个电动车市场不算什么,但在豪华品牌里已经算是"热销款"了。 最火的时候甚至一个月卖出近7000台,看来宝马这个标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说到设计,我发现身边朋友对i3的看法挺两极分化的。 有人觉得它缺乏纯电车的未来感,看起来太像燃油车;但也有人就喜欢这种传统造型。 我个人觉得,i3保留经典的双肾格栅和宝马家族式轮廓,反而成了它的优势。 毕竟在街上,大家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台宝马,这个身份认同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很重要。 反观奥迪的e5,放弃了家族设计后市场反响就比较平淡。
坐进车内,第一感觉就是空间比想象中宽敞。 4872mm的车长和2966mm的轴距,让后排腿部空间相当充裕。 不过由于不是纯电平台打造,后排地台中间还是有凸起,这点确实不如一些国产纯电车型来得彻底。 要是经常需要坐三个人,中间位置的乘客可能会觉得不太舒服。
内饰布局依然是熟悉的宝马风格,12.3英寸液晶仪表和14.9英寸中控屏组成的大联屏很抢眼。 我特别喜欢它保留了实体按键和电子挡把,开车时盲操作特别方便。 不过这也牺牲了一些储物空间,手机、钱包这些随身物品不太好找地方放。
车机系统用的是宝马自家的iDrive,芯片是主流的8155,但实际用起来感觉响应速度还有提升空间。 特别是刚启动车辆时,屏幕会有明显的延迟。 语音助手的反应也不算灵敏,有时候需要说两遍才能识别。 不过常用的导航、音乐这些功能都挺好用的,如果你不是特别追求智能化,这套系统完全够用。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它的驾驶辅助系统,在国产电动车都在卷高阶智驾的当下,i3依然只提供L2级辅助驾驶。 低配车型连360度全景影像都要选装,这点确实落后于同价位的国产车型。 如果你特别看重智能驾驶,那可能要慎重考虑了。
这次2026款最重要的升级在电池系统上。 35L版本的续航提升到了550公里,40L版本更是达到了625公里。 我在4S店遇到一位来看车的朋友,他说就是因为续航提升了才考虑换车:"每天通勤60公里,原来担心续航不够,现在625公里版本完全够用了。 "
充电速度方面,从10%充到80%大概需要半小时,虽然比不上那些800V平台的车型,但在日常使用中完全能接受。 我算了一下,如果只是城市代步,一周充一次电就足够了。
动力表现绝对是i3的强项。 35L版本210kW的电机,百公里加速6.2秒;40L版本250kW,加速只要5.6秒。 这个数据在城市里开绰绰有余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全系标配了空气悬挂,这在同价位里可是独一份。 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觉到滤震效果很棒,同时过弯时的支撑性又很好,确实继承了宝马的操控基因。
前几天试驾时,我特意找了段山路体验。 精准的指向性和扎实的底盘调校让人印象深刻,出弯时电门响应特别跟脚。 唯一的小遗憾是没有四驱版本,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后驱的驾驶乐趣反而更高。
说到底,2026款宝马i3就像是个"优等生",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把续航这个短板补上了。 现在二十多万的价格,能买到宝马的操控质感、不错的续航里程,还有空气悬挂这样的越级配置,性价比确实突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追求的是最前沿的智能科技和颠覆性的用车体验,那可能还是国产新势力更适合你。 但如果你想要一台开着顺手、用着安心,同时还能满足面子的纯电车,那这台打折销售的i3确实值得考虑。
最后想问问车友们,在电动车选择如此丰富的今天,你们会更看重品牌底蕴,还是更在意科技配置? 如果是你,会考虑这款续航提升、价格亲民的宝马i3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