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8吨重的卡车与理想i8以61km/h速度对撞产生的"100吨冲击力"成为社交平台热议话题时,这场被官方称为"超级试验"的碰撞测试,正在汽车行业掀起一场关于测试标准与营销边界的激烈辩论。东风柳汽乘龙卡车"被摆了一道"的愤怒指控,让这场深夜发布的联合声明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深夜声明背后的舆论风暴
中国汽研与理想汽车在8月3日的联合回应中,三次强调这是"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却未解释为何选择61km/h而非NCAP标准的50km/h碰撞速度。声明中"移动壁障车"的表述与东风柳汽"实际碰撞会怎样"的质疑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当测试视频中卡车四个车轮弹起的画面,与二手卡车"未调整任何参数"的说法同屏出现时,戏剧张力拉满。
这场测试最微妙的转折点在于:本应作为背景板的乘龙卡车,因初期视频未打码意外成为主角。卡车厂商直接下场拆台,其抖音账号"被摆了一道"的评论获得近万点赞,远比理想汽车"100吨冲击力"的数据更引发公众共鸣。这种车企自费测试常见的"第三方背书+视觉奇观"组合拳,这次却打在了自己身上。
车企定制化测试的营销进化史
从某品牌电池包穿刺实验到高空坠落测试,近三年车企自费测试已形成固定套路。首先是制造极端场景,如理想选择的"8吨卡车对撞"远超C-NCAP标准;其次数据包装,将瞬态撞击力换算成"100吨载荷"这类易传播概念;最后借助第三方机构强化权威性,中国汽研"SUPERCRASH超级试验"的标识在视频中出现7次。
这类测试的传播规律值得玩味:选择二手卡车既规避新车采购成本,又留下"随机购买"的解释空间;测试后迅速打码卡车品牌的操作,暴露了车企既想制造对比冲突又怕引火烧鱼的矛盾心态。乘龙卡车法务部的迅速反应,恰恰戳破了这个精心设计的"安全神话"泡泡。
自费测试与强制测试的透明度博弈
对比中保研C-IASI公开假人数据、维修经济性等完整指标,理想i8测试仅展示A柱未变形、气囊弹出等"视觉安全项"。更关键的卡车参数始终成谜:8吨整备质量是否包含载重?61km/h碰撞速度下100吨冲击力如何测算?这些选择性披露让"科学权威性"声明显得单薄。
中国汽研声明中"保留追诉权"的强硬表态,反而暴露行业深层焦虑。当测试机构既做裁判员(强制检测)又当服务员(定制化测试),其出具的"非标测试"报告难免被质疑。乘龙卡车"聪明人一眼看出假"的评论,本质上是对这种商业合作模式的拷问。
行业需要怎样的安全话语体系
建立非标测试自律公约已迫在眉睫。首要区分营销演示与工程验证,如理想将钻卡、卡车夹击列入100项测试工况,就不该与"超级试验"混为一谈;其次规范第三方机构权责,中国汽研同时承担标准制定与商业测试的双重角色,难免陷入"既当选手又裁判"的争议。
最需警惕的是测试娱乐化倾向。当"100吨冲击力"这样的数字游戏成为流量密码,真正关乎生命的安全标准反而被边缘化。中国汽研声明中"维护网络清朗"的呼吁,或许该先从规范自身的商业测试开始。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安全话语权的争夺。消费者需要明白:真正的安全不是社交媒体上的视觉奇观,而是中保研长周期测试中一个个枯燥却真实的数据。当车企把碰撞测试变成定制化的营销表演时,我们是否正在遗忘安全的本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