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赛那神话破灭记:从加价4万到优惠3万,我们聊了聊合资MPV的价格泡沫为何被戳破

你愿意为品牌信仰多付4万元吗?2021年丰田赛那国产时还需加价排队抢购,如今却直降3万求人买。这背后是技术优势被国产新能源MPV反超、品牌信仰在年轻人心中瓦解、饥饿营销彻底失效的三重崩塌。当腾势D9带着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销冠,当小鹏X9用800伏高压平台重新定义充电速度,赛那的8英寸小屏和传统混动系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正如嘉宾所说:“这不仅是产品力的问题,更是认知战。消费者现在要的不是省油的工具,而是全家人的移动客厅。”本期节目将带你深入解析这场市场课背后的启示:再硬的品牌神话,一旦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终将被规律击碎。

主持人:我们这期节目将围绕丰田赛那的价格反转现象展开,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消息,就是曾经加价都要抢的赛那,现在居然能优惠三万提车?这变化也太魔幻了。

嘉宾:我看到了,说实话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假消息呢。你说这车2021年的时候还得加价四万才能提,现在倒好,成交价都干到二十六万多,这落差感,像不像你当年追不上的女神,突然主动加你微信?

主持人:你这比喻太狠了啊!但还真贴切。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一台曾经牛到不行的车,现在反而要低头求人买?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嘉宾:其实这事儿得从头捋。你记得2021年赛那刚国产那会儿吗?官方指导价二十九点九八万起,听着还行,但到了4S店,经销商直接告诉你:加四万,不加就等,后面排着队的人多着呢。你刚说那种‘追不到的女神’,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赛那就是高冷范儿拉满。

主持人:对,而且不光加钱,我还听说很多人被强制装潢、强制贷款,落地价轻松干到三十五万以上。你说这哪是买车,简直是交‘信仰税’啊。你刚说那种无奈感,我朋友就经历过,他说当时真是一肚子火,可又没办法,因为别家没车。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那时候广汽丰田月产能就三千到四千台,硬生生把供应掐住,搞出个‘一车难求’的局面。这不就是典型的‘吊胃口卖东西’吗?你越急,他越不给你,最后你只能乖乖掏钱。说白了,这就是饥饿营销,靠控制产量来抬价。

主持人:听起来就是,厂商和经销商联手演戏,一个控制生产,一个坐地起价。可问题是,当时消费者为啥就愿意买账?毕竟加价四万不是小数目。

嘉宾:关键就在于,那时候赛那确实有硬实力撑腰。首先它用的是丰田第三代THS混动系统,官方油耗五点九升,实际跑下来也就六点二升左右。你对比一下,当时别克GL8油耗动不动就十升以上,奥德赛也得六点五升。对经常跑长途的家庭或商务用户来说,一年省下的油钱,可能就够回本一半了。

主持人:嗯,这我懂。省油就是省钱,而且丰田的混动系统这么多年下来,大家觉得靠谱,故障少,维修便宜。这种‘省心’的感觉,确实能让人多掏点钱。但除了技术,是不是还有品牌这块的心理加成?

嘉宾:没错,这就要说到第二根‘支柱’了——品牌信仰。2021年那会儿,很多人心里还是认‘合资’这两个字的。赛那作为丰田全球车型,在海外口碑不错,加上‘丰田混动’这四个字早就成了金字招牌,很多人就觉得:多花四万,买的是安心。你说这算不算为牌子多花钱?

主持人:说白了就是品牌溢价嘛。我愿意为‘丰田’这两个字多付四万,图个心里踏实。但你刚说这有三根支柱,除了技术、品牌,第三根是啥?

嘉宾:第三根就是你刚提到的供需操控。产能压着,需求放着,经销商集体默契加价,消费者没得选。这三根柱子一撑,赛那就稳稳站在神坛上了。但问题也出在这——这房子看着结实,其实地基是沙子堆的。

主持人:等一下,你是不是想说,只要外部环境一变,这三根柱子就撑不住了?

嘉宾:对,而且变化来得特别快。从2024年开始,国产新能源MPV突然集体爆发,直接来了个‘降维打击’。什么叫降维打击?就是人家不跟你比油耗了,人家比的是配置、是智能、是体验。

主持人:打个比方,就像你还在用功能机,别人已经用上智能手机了。那具体是哪些车冲上来的?

嘉宾:比如腾势D9,2024年全年卖了一十万三千台,直接干成了MPV销冠。它用插混技术,油耗能做到五点五升以下,内部全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后排还有零重力座椅。再比如小鹏X9,八百伏高压平台,二十分钟充电跑四百公里,高速领航辅助直接拉满。理想MEGA更狠,干脆把MPV定位成‘移动的家’,强调生活化体验。

主持人:我听着都心动了。相比之下,赛那还在用那套老混动,车机还是八英寸小屏,智能化基本等于‘蓝牙加倒车影像’。这差距,是不是有点像诺基亚对iPhone?

嘉宾:你这比喻太准了。而且更扎心的是,丰田自己也在‘打脸’。2024年4月,一汽丰田推出格瑞维亚四驱版,价格也是二十九点九八万起,但配置反而比赛那高,电动滑门全系标配,后排座椅加热也是基础款。这不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主持人:这操作就离谱了。等于说,为了保住丰田在整个MPV市场的份额,宁愿让赛那当‘牺牲品’。那你刚说的三根支柱,是不是这时候就开始一根根断了?

嘉宾:对。技术优势被新能源追平甚至反超,品牌信仰随着消费者认知觉醒在瓦解,而供需关系也彻底反转——现在不是车少,是库存太多。经销商手里压着车,不降价怎么卖?这就是库存压力传导机制,说白了,车卖不动了,只能降价清仓。

主持人:我懂了。以前是‘你爱买不买’,现在是‘求求你买吧’。那你说,现在二十六万多买赛那,是不是捡便宜的好时机?

嘉宾:这得看你怎么想。如果你最看重的是省油、省心、后期维修便宜,那赛那的混动系统确实还是靠谱的。全国维修点到处都是,小镇都能修,这优势没法否认。但如果你更在意舒适性、配置、智能化,那同样价格,腾势D9、小鹏X9明显更值。你说花二十八万买个基础款,还是花二十五万多买个高配新能源?这账普通人一算就明白了。

主持人:而且现在年轻人买车,早就不是看牌子了。我表弟就说了,他买车就看‘坐得舒不舒服、功能用不用得上’,至于是不是合资,根本不care。这其实反映的就是消费者从迷恋合资品牌到注重产品体验的转变,对吧?

嘉宾:是,而且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以前加价买赛那可能是为了面子,现在发现省下的一两万,全家人坐着都更舒服,这性价比一下子就拉开了。赛那的神话,说到底是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搭起来的泡沫,一旦条件变了,戳破只是时间问题。

主持人:所以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是,再硬的品牌,再老的技术,只要跟不上变化,就得低头。那你说,这仅仅是价格问题,还是产品力的问题?

嘉宾:不仅是产品力,更是认知战。赛那的问题不在于它不好,而在于它没进化。消费者现在要的不是‘省油的工具’,而是‘全家人的移动客厅’。你还在给发动机做文章,人家已经在给后排装冰箱和屏幕了。这差距,不是靠降价能补上的。

主持人:我突然想到,这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市场课。它告诉我们,品牌不能只靠信仰活着,产品必须跟上需求。那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现在你有二十五到三十万预算,你会选赛那,还是选国产新能源MPV?

嘉宾:我要是图省心、图保值,可能会选优惠后的赛那。但如果我是年轻家庭,想要更多配置和体验,我肯定选腾势或者小鹏。毕竟车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供的。

主持人:一句话,实用主义赢了,体验至上成了新标准。本期节目中最发人深省的一个观点是:再硬的品牌神话,一旦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终将被市场规律击碎。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是买车还是做产品,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品牌,而是持续满足用户的能力。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丰田赛那神话破灭记:从加价4万到优惠3万,我们聊了聊合资MPV的价格泡沫为何被戳破-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