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西安、深圳等城市之后,北京也将于2025年7月20日起禁止燃油车注册网约车。这一政策标志着燃油车在网约车行业的退出已成定局,对于仍在运营燃油车的网约车司机而言,尽快更换新能源车辆已成为当务之急。
北京作为一线城市代表,将于2025年7月20日起全面禁止燃油车注册网约车。虽然目前尚未有官方文件明确过渡期安排,但网约车新能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此之前,已有北京油车司机在注册平台时收到提示,车辆不满足要求,需要更换绿牌车。西安则更为激进,已于2025年6月15日24时全面清退燃油网约车,较原定的2028年计划大幅提前。
全市约15%的燃油网约车(近4000辆)面临强制清退。6月30日起,各平台必须停止向营转非车辆、燃油车派单,累计三次违规的平台将面临经营许可暂停。
成都等其他城市也对燃油网约车设置了更严格标准,如要求车龄小于五年、购置价格12万元以上,将许多经济型小轿车排除在市场之外。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在网约车行业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12%飙升至2023年的87%。2023年新增的85万辆网约车中,新能源汽车占74万辆,其中84.9%为纯电动车。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比重已达10.27%。
在运营成本方面,新能源车优势明显:燃油车每公里成本约0.56元(百公里油耗7L、油价8元/L计算),而新能源车每公里成本仅0.22元(百公里电耗15度、电价1.5元/度计算)。以每天跑300公里计算,新能源车日省102元,一年可省3.7万元。尽管充电需要额外时间(每天1-2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但综合成本仍显著低于燃油车。
新能源车在网约车行业具有多方面优势。政策支持方面,多地政府对新能源网约车给予牌照优惠、免限行等政策。北京新增和更新的巡游出租车已要求为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车。成本优势方面,除燃料成本外,新能源车保养简单,结构复杂度低,年均保养成本比燃油车低30%。
对于北京地区的网约车司机,北京市提供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补贴2万元,报废旧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可获补贴1.5万元。补贴通过银行转账发放,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手续。
在车型选择方面,北京地区主流新能源网约车车型包括比亚迪秦PLUS EV(续航500公里以上,快充30分钟充至80%,价格10.98万-17.58万)、广汽埃安AION S(专为网约车设计,续航500公里左右,价格13.98万-17.98万)、比亚迪D1(专为网约车设计的MPV,空间大,专供车型)和北京EU5(网约车专用版本,续航401km,价格14.89万起)。
交通运输专家普遍认为,燃油车在网约车行业已无发展空间。随着环保政策收紧,燃油车面临三大挑战:
限行限号导致一线城市燃油网约车每周停运1-2天,年损失收入超2万元;
牌照门槛方面,上海一张燃油车网约车牌照炒至15万元,新能源车直接送绿牌;
补贴退坡方面,多地取消燃油车运营补贴,新能源车仍享充电费减免、免税等红利。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网约车通常在2年内就能收回购车成本。对于仍在观望的司机,建议尽快了解本地置换政策,抓住补贴窗口期;根据运营需求选择合适车型(市区短途选纯电,长途考虑插混);熟悉充电网络分布,规划好充电时间;关注平台派单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