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钱的7座混动SUV,内蒙古老哥零下30度一键启动后说出了这句话,广东宝妈听完立马下单
“四驱在雪地稳如老狗!”这是一位内蒙古车主在零下30度环境下,用捷途X70 PLUS混动版一键启动成功后的感慨。而这句话传到广东一位宝妈耳朵里,她二话不说就去4S店下了订单。两个相隔千里、用车环境完全不同的人,竟然都盯上了同一款车。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前阵子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现在买车的门道。有人说新能源是趋势,有人说燃油车更踏实,还有人纠结7座到底实不实用。结果大家聊着聊着,都聊到了这台捷途X70 PLUS。
这车确实有点特别。10万出头的价格,竟然能买到混动+7座+四驱的组合。刚听到的时候,我也觉得不太可能。现在随便一台混动车都要十几万,还要7座,还要四驱?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但仔细一琢磨,发现这里面还真有些门道。
它用的这套1.5T DHT混动系统,不是那种简单的油电混合。发动机115kW配电机105kW,系统综合功率200kW,支持9种工作模式。听起来挺玄乎,实际开起来就是该省油的时候省油,该有劲的时候有劲。
车主们的反馈挺实在。除了那位内蒙古老哥的“稳如老狗”,还有广东宝妈说第三排座椅能放平当床铺,接孩子放学特别方便。这些细节比什么官方数据更有说服力。
空间表现确实不错。2745mm轴距,第三排不是摆设。1米75的大个子坐进去,腿部空间大概一拳,头部还有三指余量。虽然说不上宽敞,但偶尔坐坐完全没问题。想想那些二三十万的合资7座SUV,第三排也就这水平。
油耗是个亮点。官方说WLTC馈电油耗5.8L,车主实测6.2L左右。现在油价这么贵,一年能省不少钱。混动版比燃油版贵1万多,按年跑2万公里算,大概两年回本。如果经常跑长途或者有家充条件,回本更快。
四驱系统虽然不是硬派越野的分时四驱,但应付雪地、烂路够用了。0.1秒扭矩分配响应,理论上挺快。当然,这车定位就是“轻越野”,接近角19度、离去角23度,别指望它能像牧马人那样爬陡坡。
智能化配置在同价位算厚道。高通8155芯片、L2.5级辅助驾驶、全速域ACC,基本功能都有。开门预警挺实用,能避免很多意外。虽然比不上蔚来、小鹏那么花哨,但够用。
安全配置也不错。全车8个安全气囊,C-NCAP五星评级,第三排还有三点式安全带。对10万级7座车来说,算是良心了。
当然也有不足。车机系统之前有广告,现在能关但体验一般。第三排进出有点窄,需要放倒第二排。品牌影响力在一线城市也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确实需要7座,预算又不高,还想要混动和四驱,选择真的不多。这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项。
就像那位广东宝妈说的:“不求面子多大,够用就行。”10万出头能买到这些配置,确实挺香的。
重庆车主黄桷湾立交8000元血泪史:蓝鲸192匹马力背后的维修陷阱,京港澳高速710公里续航的大众为何笑到最后?
黄桷湾立交那几个连续弯道,老刘踩着蓝鲸1.5T一路飙升。1500转爆发的310牛米推背感让人上瘾,直到发动机舱传来刺耳的金属摩擦声。4S店检查结果:涡轮轴承卡死,8000元维修费。而同期购车的老王,开着大众1.5T从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一箱油跑了710公里,发动机依然安静如初。两台150万销量级别的热门发动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命运?
纸面功夫与钱包较量
192匹对150匹,310牛米对250牛米,光看账面蓝鲸完胜。长安的工程师把500Bar超高压直喷玩得挺溜,燃油颗粒雾化到8微米,比头发丝细十倍。听起来挺科幻的。
可前阵子一哥们儿开CS55从苏州跑上海,95公里高速WLTC测试跑出6.89L,挺不错。回头市区开了一星期,油耗表显示9.5L。“工信部6.5L是喂什么吃的?”他在群里抱怨。
我那台速腾1.5T,数据看着寒酸,跑京港澳定速100却只喝5.8L。算下来一箱油能撑710公里,钱包压力小多了。有时候纸面实力和实际表现,差着不是一星半点。
山路见真章
蓝鲸这套双涡管电控涡轮,脾气来得快。1500转刚过,300牛米的扭矩像被按了加速键,山道上2000转一踩,后背贴椅子的感觉挺爽。
不过爽完就得付账。老刘那次黄桷湾连续几脚地板油,涡轮轴承直接废了。检查发现他用的机油不对路,不是全合成SN5W30。“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修车师傅摇头,“这发动机金贵着呢。”
大众那边思路不太一样。350Bar喷射压力没蓝鲸那么暴力,但中置喷油嘴配合可变截面涡轮,混合气调得比较均匀。张家界天门山25%的坡,速腾3档踩着就上去了,蓝鲸得降2档,转速拉到3500转,声音大得车里聊天都费劲。
这大概就是积淀的差异。不在马力扭矩的堆砌,而在整套系统怎么配合。
养车成本的门道
蓝鲸这台发动机,保养手册写得明白:15万公里换正时链条。听起来挺合理,可要是机油用错了,3万公里涡轮就开始“哼小曲”。全合成5W30是起步价,矿物油?那是拿钱开玩笑。
我认识个哥们儿开CS55,头两次保养图便宜用了半合成,第三万公里时发动机开始有异响。师傅拆开一看,涡轮叶片磨损严重。“这发动机比较挑食,”师傅解释,“好比养的不是家猫,是老虎。”
大众的双离合也有自己的小毛病。早期版本低速顿挫挺要命,现在新款优化了不少,投诉率从8.3%降到1.2%。可干式离合器散热还是个问题,广州跑滴滴的师傅夏天连开4小时,变速箱温度飙到120度,系统直接限功率。
还有那个颗粒捕捉器,环保倒是环保了,短途行驶容易堵。得定期拉高速“通气”,80公里时速持续半小时以上。要是堵死了,4S店清洗一次2000块,比一次大保养还贵。
高速上的分歧
蓝鲸怠速时挺安静,37分贝比图书馆还轻。可一上高速就变脸了,那双涡管涡轮开始“唱歌”。120时速下68分贝的噪音,副驾驶说话得提高嗓门。
我试过一台UNIV,重庆到成都高速上,刚开始还觉得声浪挺带感,两小时后就有点烦了。那种高频啸叫钻耳朵,像收音机没调准频道。
大众工程师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优化过的涡轮叶片角度配上谐振腔,高速巡航时舱内安静得能听见轮胎压过路面的细微声响。这种细节打磨,或许就是德系车给人“高级感”的原因。
南北方的不同选择
蓝鲸用铝合金缸体,比铁缸体轻20%,散热好30%。广州那边的车主挺喜欢,夏天连续爬坡水温都控制得不错,比同期的大众车型低5度左右。
可东北的哥们儿就有话说了。沈阳一车主反映,零下20度冷启动时偶尔会抖一下,大概3.8%的概率吧。后来换了原厂防冻液才好转,“南方设计的发动机,到了北方总得服服水土。”
大众坚持铸铁缸体,虽然重了些,极端环境下表现更稳定。黑龙江跑长途的师傅说,零下30度启动从没出过问题,“德国人做事就是稳当。”
这种选择背后体现不同思路:一个追求轻量化性能,一个重视全气候可靠性。
钱包说话的时候
最终还得算账。跑滴滴的老张开速腾,一天300公里,比轩逸多半个油钱,但超车并线不怯场,“赚钱嘛,效率重要。”
UNIV车主小李就不太一样了,高速还行7.5L能接受,市区堵车飙到9.5L就心疼了,“每个月光油钱就多几百块。”
这大概就是两种发动机的区别:蓝鲸给你推背感和面子,代价是更高的养护成本。大众求稳求省,牺牲的是一些荷尔蒙分泌。
选车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看钱包和性格。年轻时喜欢刺激,中年后图个省心,都挺正常。关键是别买完了后悔,那才真要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