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在单位停车场散步,依然没有看到小米的车,特斯拉、问界新车都看到了好几辆,小米SU7卖的很好,一个月都接近三万辆,但这里依然没有看到一辆。
前一段时间,朋友给自己在海南工作的小孩准备买车,当时问我,我也推荐了几款,后来,朋友小孩选择是特斯拉的ModelY,说是单位有人开,试了一下,感觉不错,而且在南方,纯电也没太大问题。
小米汽车瞄准的是特斯拉,尤其是这几天YU7的发布会,确实,特斯拉是纯电动汽车的引领者,外形可能并非非常出众,甚至在很多人眼里,特斯拉的外形有点丑,尤其是ModelY,但你必须说的是人家是具有独创性的,有自己的独特的标识,一看就知道这是特斯拉。
前几天,特斯拉还在北美开创了一个历史,汽车没有使用从厂里托运到4S店,客户到4S店提车的传统模式,而是汽车自己从厂里出发,智能驾驶运行到客户家里,直接交付给客户,展示了特斯拉在智能电动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模式,原来只敢想,但有人真的做到了。
再看看特斯拉发布的CyberTruck,外型科幻前卫,线条锐利,在许多颜值控眼里,感觉挺丑的,但你不得不说,这很酷,很特斯拉,它似乎总在引领着什么。
小米在YU7的发布会上,一直瞄着的就是特斯拉的ModelY,也做了很多的对比,但说实话,就外形的原创性上来说,可能与特斯拉都有距离,总是摆脱不了与法拉利、保时捷有那么相似外形的阴影。就这一点说,与国内很多品牌相比,小米都要原创性更缺乏一些。但人家够火,开售3分钟,大定20万台,1小时28万9千台,虽然后面的数据没再公布,但这也开创了历史,达到了一个其它品牌难以企及的高度。
曾经有很多车,瞄准的都是特斯拉,但是经过初期的喧闹,后来就慢慢无闻了。
这里面再聊聊苹果与华为,这两家都是手机业内的霸主,而华为是从移动通信基站转过来的,苹果是从计算机领域转过来的,苹果当年是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现在的触摸大屏,正是苹果的创始,苹果涵盖软件、硬件领域发展,软件有IOS系统,手机芯片有自己设计的A系列芯片,现在华为也基本是涵盖软件与硬件,鸿蒙系统,麒麟芯片,当年的Mate40Pro的首枚5nm芯片,SOC,惊艳了多少人,只是被美帝扼杀,手机份额失去大片江山。
而在这阵痛中,华为开始了汽车行业的拓展。当然,其实很多人都在期待苹果进军汽车产业,看能给汽车产业带来多少创新,可惜的是苹果放弃了,因为,在消费电子领域,苹果很舒适,而且,已经有了一家很牛的特斯拉。而华为则是背水一战,现在,华为深度参与造车的五界已基本成形,问界M8、M9则狠扫三十万以上的大型SUV市场,其智能驾驶系统则应用到更多的车型中去,但华为依然没有自己品牌的车,因为华为也不造车。即使有华为的加持,其实在特斯拉的价格区间,智界与特斯拉相对重合的,无论是价格到还是外形设计,经过初期的热卖,但也依然没能将特斯拉拉下马来。
在手机领域,小米也很牛,在全球市场排在苹果与三星之后,在国内市场,与华为处于第一梯队,而小米在硬件与软件上都还没有大的突破,没形成自己的特有的硬件软件。但小米有特点,其产业链之长,可能很多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通过深度定制的MIUI,也聚集了不少的铁粉,逐步形成了大的流量聚集,在这个时代,流量是王道。
小米进入汽车时间不长,但带着巨大的流量,SU7在质疑中一炮而红,YU7更是又进一步。
原创性,可能是特斯拉,苹果,华为一直都在坚持的,一直在做的,这也是特斯拉能一直稳固下去,华为加持的问界火的一个主因。
特斯拉,苹果,华为似乎显而易见,而小米不更牛吗,就凭那5000多次的轮毂研究,就凭那比迈巴赫多一度的座椅,你不服吗?现实让你服。小米更像是其车老板带着铁粉进入汽车大观园,哪哪都新鲜,外形酷一点,叁数高一点,数字多一点。
对小米YU7来说,这是一个狂欢,多少人的狂欢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不知道,但有多少人喜欢,可能也有多少人生厌,这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态的社会,正是如此,社会才会丰富多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