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

讲真,每次看到车企搞这种“丝路行”活动,我都感觉特别魔幻。就好像一群装备了顶级附魔装备的满级大佬,组团去新手村外面打史莱姆,然后发战报说“你看我们多牛逼,这史莱姆被我们干碎了”。

江铃大道最近就整了这个活,叫“奔赴热爱,大道无疆”,拉着一帮车主从兰州干到了敦煌。戈壁、丹霞、沙漠,听起来特别硬核是吧?但你仔细一想,这不就是越野版的“公司团建”么?只不过把地点从农家乐换成了无人区,把麻将桌换成了“大道魔盒”,把领导敬酒换成了无人机航拍。本质都是一回事,主打一个“我在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干了一件看起来很牛逼的事,所以我很牛逼”。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这套逻辑,车圈现在玩得炉火纯青。皮卡在中国,本质上是一种中年男人的大型cosplay道具。这不是贬义,是事实。绝大多数买这玩意儿的人,一年365天,有360天是在铺装路面上,为了上下班和接孩子而堵得生不如死。剩下的5天,就是他们给这台“钢铁巨兽”一个交代的时候,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的时候。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所以江铃大道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为了解决你日常的痛点,而是为了维护你心中那个“远方”的梦。你看,2.3T发动机,三把差速锁,智能蠕行模式。这些词儿听起来就像修仙小说里的“筑基丹”、“紫金葫芦”、“缩地成寸”。你平时用不上,但你必须得有。万一哪天真的心血来潮,要去“渡劫”了呢?你总不能开个买菜车去吧?那不成盒了么。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这种心态,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太懂了。这就好像你买了一屋子书,但一本都不看。你不是为了看,你是为了拥有“随时可以看”的这个状态。你买一个带三把锁的皮卡,不是为了天天去豁沙子,而是为了在被老板骂、被老婆念、被孩子折磨的时候,能看一眼车钥匙,告诉自己:“我不属于这里,我属于旷野,我只是暂时被困住了。”

你看,这就是品牌玄学。它卖的不是车,是心理按摩,是精神鸦片。

最好笑的是对技术的解构。稿子里说,江铃大道凭借硬核基因,从容不迫。我跟你说,在中国,任何车辆的终极考验,都不是戈壁和沙漠,而是早高峰的菜市场。你那个所谓的“智能蠕行模式”,在面对一个骑着老头乐、载着一车白菜、以薛定谔路线横穿马路的大爷时,就是个笑话。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为全地形而生”的系统,在“人行道是我家”的朴素宇宙观面前,屁用没有。你的高刚性底盘能过滤颠簸,但它能过滤掉老大爷“你瞅啥”的灵魂拷问吗?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所以,车企宣传的硬核,是一种表演。他们搭建了一个完美的舞台,让你在受控的环境里,体验一把“征服”的快感。这就像去玩密室逃脱,你知道肯定能出来,但你还是会为自己“绝顶聪明”地解开谜题而欢呼。江铃大道这个活动,就是一场大型的、移动的、烧油的密室逃脱。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然后我们再看那个“大道魔盒”。这玩意儿,简直是当代工业设计领域的“压缩毛巾”。在你不用的时候,它就是个后斗;在你需要它的时候,加上“露营”这滴水,它就能瞬间膨胀成一个“户外生活空间”。烧烤架、工具箱、无人机充电,一把子给你整活了。但问题是,这个“需要的时候”一年能有几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魔盒99%的时间里,装的不是装备,是空气,和一份对“在路上”的执念。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讲真,我每次看到这种宣传,都想起我小时候买的四驱车,装上最好的马达,结果在小区比赛里连弯都过不去。

车企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产品层面的了。产品大家都差不多,你有的我也有,无非是谁的参数更好看一点。现在的竞争,是掀桌子式的精神污染。如果说之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比谁家的菜好吃。那现在就是,有的餐厅开始表演胸口碎大石,有的开始免费送茅台,还有的干脆说“在我家吃饭能成仙”。江铃大道这种,就是典型的“成仙派”。它不跟你聊油耗,不跟你聊保养,它跟你聊“丝路精神”,跟你聊“文明共鸣”,跟你聊“探索、行动、多元、极致、乐活”。

但你别说,这套东西,就是有用。因为买皮卡的人,尤其是花二十来万买国产高端皮卡的人,他要的就不是一个工具车。他要的是一个“中年人最后的庇护所”,一个可以和同类们抱团取暖、互相印证“我们没选错”的社群。

别装了,你那台硬核皮卡,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COSPLAY道具-有驾

所以“大道无疆”这个IP的本质,是一个大型的、线下的“信仰充值中心”。大家开着同样的车,走同样的路,在篝火旁吹着同样的牛逼,这种归属感,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不是车主,他们是“道友”。他们聚在一起,不是为了交流驾驶技术,而是为了交流“如何向老婆解释这次长途穿越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把后斗里的泥巴伪装成小区绿化的痕迹”。

不装了,摊牌了。江铃这波是彻底悟了。它明白,在当下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想活下去,要么靠价格把对手卷死,要么就得靠玄学把用户粘住。显然,它选了后者。它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教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开皮卡比作修仙,可能对真正的道士不太尊重。但管他呢,反正他们也不上网。

所以,江铃大道未来会怎么走?很简单,继续加大力度。加大活动力度,加大社群运营力度,加大“讲故事”的力度。加大加大加大。要把“大道无疆”这个IP做成皮卡界的“哈雷戴维森”,做成中年男人的“乐高”。产品性能当然要跟上,但那只是基础,是“道法”的根基。真正能让用户欲罢不能的,是那种“我们是一类人”的虚幻共同体。

所以,这种车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让你在堵车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小轿车,心里能产生一种“我虽然堵着,但我是自由的”的幻觉。但这该死的梦就是很诱人啊!这种幻觉,千金不换。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