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现在的增程车都偏爱那种超大电池?115、120度的电池,我算了一下,纯电高速续航能跑到400多公里,虽然没有实际开过,但按这个容量,结合我对一些车的亲身体验,基本够支撑日常通勤和偶尔的短途出差了。
我跟朋友聊过,他买了个小型纯电,差不多300公里续航,那是在城市里开,满打满算基本够用,不会遇到要不要充电这件事。反观这些大电池的增程车,体重一出来,三吨跑个高速,油耗最少也得14升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豹五的车主去年十一节假日跑高速,他说油耗至少14升,重达三吨,车内空间还挺宽敞。这数字挺惊人的,纯电节约是节约,但油耗这么高就不怎么友好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说实话,不能光看电池大或不大,因为电池大确实带来续航方便。但你知道的,充电桩不是随时都能用的。峰谷电价?呵呵,不是每次充都能用谷电低价,基本上我用混动车,每度2块,平均油耗不到六升。超级大电池的混动车,充电也不划算。而且,开车的确麻烦,充电要时间,还要跑服务区,排队,顺便想:要不要在高速上折腾个快充快充?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80度电的快充技术,口说速达到几乎不用油了。只有节假日避免排队,才会考虑油。但时间一长,谁都知道。用个大电池,原本设计的目标是短途纯电,偶尔烧油,却变成了长途也得排队等充电,这不是掉坑嘛。
再说到比亚迪的80度电池和快充,这个我觉得挺合理的。高速上只要30分钟,就能充个大半,基本够支撑300公里续航。这种配置,对于家用来说,是真省心。市区、短途,纯电就足够了,别搞得像装甲车一样,重到把操控都变味了。
唉,设计这种技术的目的,真是想搞个不用充电还得靠油的价值点?我在某个论坛见过车主吐槽:每次还得抢充电桩,真麻烦。实际上,这让我想到,很多人不在意油耗,只看时间。你要是选个家用车,纯电够用,就是方便,快充还快,跑个百公里20度电左右,迟早想象中的那天:无需等候,轻松切换到高速状态。
(这段是不是跑偏了?)其实我觉得,增程设计未来还是有空间的,但是要简单,要实用。比如说:一套0.8L排量的小增程器,带个20kW左右的输出,偶尔应急,日常用不到。这样重量轻,油箱也不大,跑长途不用担心油不够用。
我看很多车在设计时,总想着多大电池多高端,40-60度电就差不多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比方说,家里人出行几乎都在180-250公里范围,不一定非得追求外星级续航。你要是真的只是节假日出远门,油箱 +增程 确实更靠谱。
大家在买车的考虑是不是也有点偏离实际?对这个,偶尔我会想:真所有车里,除了性能和空间,最重要的还是用起来顺手。比如:我朋友买了个新SUV,问我电池大小,我说:搞个80度就够了,反正主要市内,快速充电装置也到位。他说:要是将来家门口能搞个多口快充站,不就方便了?我笑:那还用说?记得我上次去机场,排队抢充电桩,差点没炸毛。
这些大电池的追求,倒让我觉得,纯电和增程的未来得看设备升级。比如点,服务区多装一些800V快充桩,真是让跑高速变得更舒服。不然,要想一个路段就充满,除了敢花钱,还得等时间。
不过我还挺疑惑的。你觉得,未来的车,增程器还会继续鸡肋吗?还是说,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将来只要一块重20公斤的电池,续航可以破千?没细想过,这种未来是不是还是幻想,毕竟技术升级,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段跳跃挺大)哎,真希望电池技术早日突破到那种有电就行,快充无压力的状态。想想那天高速上,车在快充站,一半时间在充电,好像也没那么麻烦。
至于油耗,反正我粗糙算过:百公里油钱,按14升算,每升7块,一千公里就得花接近百块了。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像某些豪华SUV,油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油钱加得起,时间又够用。
最终,我觉得,增程车的出路或许不是电池越大越好,而是够用就行。你们说呢?你平时会考虑到充电排队,还是一直觉得慢慢等也没事?
【问题探讨】我们都在追求更大,但是不是太依赖技术的极限,而忽略了用得顺不顺心?
你会不会觉得,今后路上最酷的其实是快充站和增程器的结合?
(这段先按下不表)无论如何,总得有点希望,快充技术的突破,能让等待变得对我来说没那么煎熬。毕竟,出门不是为了排队等充电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