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检查要柔性执法
在一些严查的城市,电动车违章一言不合就是罚款。对此,近些年多地推行“首违不罚”政策,对未戴头盔等轻微违法行为,首次仅作警告教育。这种“梯度化处置”既减少执法冲突,又提升法规认同感。
当然,柔性执法并非放任,而是通过创新手段强化教育。例如,甘肃等地对未戴头盔的车主采取“朋友圈集赞”或担任临时交通劝导员的方式;海南海口则要求违规者观看安全教育视频或抄写交规,将被动受罚转化为主动学习。
电动车道路违章行为肯定是要严查的,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车主安全,所以提高道路安全意识最重要,应以教育为主。罚款虽然能短时间内强制守规,但不利于长远管理。
商户检查要严格也要“松绑”
2025年,电动车全链条整治还是重点,其中对于商户的非法行为要严查严罚,但有些地区过于严格。为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三个严禁”:严禁将罚款作为监管 “唯一手段”,严禁对初次违规商户直接实施大额处罚,严禁 “运动式” 集中罚款。
市场监管总局同步出台细则,要求对商户检查时必须先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整改期内不得采取扣押、停电等强制措施。减少“以罚代管”“只罚不管”“顶格大额罚款”等等,以此减少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
当然,这不是说完全不罚了,当前是全链条整治重点节点,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都在严查非法销售。销售非法车辆肯定会受到处罚的,只是不会查到就罚。
停放充电检查不能随意扣车
从5月开始,北京、黑龙江、山西等等诸多地区,都将实施新的消防条例,其中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有明确要求。比如,高层建筑楼道、安全出口严禁停放充电,禁止携带车辆和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禁止拉线充电等等。
此前,国家消防救援局的负责人就表示,在实际检查中不能随意扣车。多地也明确表示,执法必须遵循“责令改正-拒不改正-处罚”的程序,杜绝未经警告直接扣车。比如福州市,工作人员对违规停放车辆先发短信提醒,若车主及时挪车则免于处罚。
检查目的是提高车主们安全意识,采用“先礼后兵”模式能减少对立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完善小区充电设施的建设,从源头减少违规。
小甄总结
叫停“以罚代管”,绝非纵容违法,而是推动治理从“简单粗暴”转向“精细智慧”。柔性执法、源头疏导、动态治理的三重变革,既守住安全底线,又保住民生温度。未来,唯有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技术赋能,才能让电动车管理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你骑车被罚过款或扣过车吗?如何看待柔性执法?留言区等你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