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不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市场,而是雇佣网络水军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攻击,散布虚假信息;一些自媒体“黑嘴”为获取流量收益,编造夸大事实,发布极端片面言论;更有甚者通过恶意剪辑视频、伪造数据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最终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水军攻击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毒瘤”,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汽车论坛和视频网站,有组织的水军队伍通过批量账号操控舆论走向:在新车发布期集体刷屏贬低竞品,在竞争对手发生负面事件时扩大炒作,在日常维护中持续输出偏向性内容。这种网络暴力不仅扭曲了真实的市场反馈,更让消费者在信息迷雾中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一方面,一些企业将本应用于产品研发和服务的资金转移到网络营销攻击上,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通过极端言论和恶意炒作获取流量,再通过广告、合作等方式变现。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形象,最终也会反噬整个产业生态。
此次六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三个月的集中整治将有助于切断黑色产业链,震慑违法行为,恢复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涵盖了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的全链条监管,既针对造谣传谣的自媒体,也针对雇佣水军的企业,体现了系统治理的思路。
专项整治固然重要,但建立长效机制更为关键。汽车行业网络环境的治理需要多方协同:平台方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完善账号管理,减少水军和黑嘴的生存空间;企业应该坚持诚信经营,拒绝参与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也要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同时,也要看到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复杂性。有些内容介于客观批评和恶意攻击之间,需要谨慎区分;在治理乱象的同时,也要保护正常的舆论监督和消费者反馈。这需要监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避免“一刀切”。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对于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一个重要起点。
期待通过这次治理,汽车行业能够告别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回归以产品和技术为本源的良性竞争轨道,让消费者能够在真实透明的信息环境中做出选择,让企业能够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专注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