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
这是第100家央企,也是重庆市的第1家央企。
这样一来,一场关乎重庆和武汉两座城市前途的汽车产业整合计划——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集团合并风云,终于告一段落。
我在6月6日的文章中表示,从今年初就开始传的纷纷扬扬的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巨头合并事件最终将大大利好重庆。
许多网友不以为然,还投诉我文章以至被删除。现在,我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我将之前文章重新发出,以飨读者!
01
今年2月,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合并重组的消息开始频传。
消息传出后,大家对两家汽车集团合并的前途纷纷进行展望。
首先是合并后,总部设在重庆还是武汉的问题,就有不同的意见。
按照两大汽车集团的级别,东风是部级单位,长安是厅级单位。
中国有三大汽车央企集团,分别是一汽、东风、长安,
一汽、东风都是国资委直属的央企,均为副部级;长安汽车是正厅级,它的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才跟一汽、东风平级。
所以,重组理应是上级重组下级,不可能下级重组上级。所以总部理应在武汉。
但是,就近年来两大集团的业绩比较发现,东风十分拉垮,长安遥遥领先。
在新能源转型方面,长安也是有声有色,相比而言东风就有些后知后觉。
所以,重组应该是优等生整合差生,哪有差生整合优等生的道理?
这么来看,总部又应该设在重庆。
总部设置在哪里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总部经济和地方财税。
从2月份到现在,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重庆和武汉两个城市在桌子底下的博弈和角力风起云涌。
第一、从企业能级来说,东风是力压长安一头。
第二、但是从城市级别来说,重庆是直辖市,正省级城市。武汉只是副省级城市。
第三、此外,在人事方面,别说武汉,就算是湖北省一号位也没有重庆一号位的级别高。
三方面比较,武汉一比二落后。
所以,根据财新的最新报道,原有的“合并”方案中,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总部位于重庆。
但显然因博弈而受阻:
6月5日一早,东风汽车集团发布公告,暂不涉及与长安汽车重组。
02
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总部难定,重组计划暂时暂停。
但并未停止。
因为在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的同时,长安汽车亦发布公告称:
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已将汽车业务整体分立,组建为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独立中央企业。
分立后的长安汽车是否再与东风汽车重组,尚有待观察。
但这至少意味着,重庆将实现央企总部“零"的突破。
这对重庆无疑是一大利好。
相比已拥有3家央企总部的武汉,作为直辖市的重庆还一家央企总部都没有。
近年来,央企总部从北京向外迁移进入常态化。
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总部落户上海,2018年,中国旅游集团总部落地海口,2021年,8家央企外迁,其中三峡集团迁至武汉……
除了雄安新区之外,近年来,央企外迁过程中,上海、武汉等地成为最大赢家。
去年10月,新成立的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花落天津,成为天津首家央企总部。
这样一来,重庆则成为目前唯一没有央企总部的直辖市。
因此,这次长安汽车整体分立,组建为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独立中央企业。对重庆是天大的喜讯。
03
东风和长安的合并重组之所以受关注,还因为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关乎一个城市的城运。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大行业。
即便这几年房地产已经萎靡如斯,去年新房、二手房、装修的销售额依然在22万亿以上。
没有哪个行业能创造这么大的销售额。
汽车则是第二大行业,新车、二手车、零配件、保养和保险在内的年度销售额接近15万亿。
因此说汽车产业能改变一个城市的城运。一点都不夸张。
武汉,曾经是以汽车而兴的城市,是全国少有的汽车产业链完备的城市。
如今,武汉汽车产业却被合肥、重庆、西安等城市接连超越。不仅令人唏嘘。
但武汉只是暂时的落后,因为武汉有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东山再起不是梦。
眼下是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就在最新的合并暂停公告发布的前一天,湖北主官在武汉调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时指出:
汽车产业强,则湖北产业强。“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坚决打好汽车产业发展攻坚战。”
而湖北汽车产业的扛把子就是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的复兴关乎湖北汽车产业的希望。
同时,若要在以后与长安可能的重组中占得主导权,也必须要有好的业绩表现,否则级别再高,也难以受到重视。
毕竟,实力决定一切!
眼下,尘埃落定。长安级别已然不输东风,而业绩又遥遥领先于东风。
东风,武汉,需要惊醒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