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那家工厂,从河内一路开高速过去,还有段坑坑洼洼没修好的路,工地扬着尘。最近,有不少骑着新款电动车的小伙子从那头拐出来,说是刚干完一天活儿来提车。这几年,越南街头电动车数量蹭蹭往上冒,眼尖的邻居陈叔常念叨:“现在这路上跑得欢的小电驴,大多都写着中国字。”
要是把时间拨回去二十年,谁会想到会变成这样。那会城里摩托车全是带本田章或雅马哈标志的。2000年前后的事,一辆本田弯梁卖到两千多美金,按当时河内工人一个月三四百人民币算,一年工资都不太够买。可怎么都得整辆,越南路况全靠它,被安纳山脉隔成南北,火车慢,高速哪有,摩的能驮人也能拉货,把城郊串起来。
头一批做生意的,像丰叔那帮重庆来的,押着力帆、嘉陵和隆鑫的平板摩托,走凭祥、河口那岔口涌进越南市场。批发价700美元,比日货低一大截。早些年,广西那边做摩托生意的,几乎每月都出大车拉,2002年重庆企业出口额一下做到19个多亿,小道传只要你胆子大,运一车盈利能顶别人半年。
可好景没几年,后来就乱了。一堆厂子都看见,有钱搂,谁都想插一脚。价格赛着往下跳,一天一变,三个月就腰斩。有厂子甚至贴钱就想把车甩出去,170美元一辆妥妥卖。出了厂门,直接套个假本田的贴花,装进纸箱——“反正外行看不出来”,维修小阮讲过,好几个新老板喜欢干偷梁换柱那一套,钢材随便拿,焊口偷工,发动机抄得四不像。
那年在河内旧街办修车铺,小阮刚入行,修中国车的多得两手油黑都擦不干净。“一周发动机会喊、排气漏,五千公里连螺丝都松掉。”这活儿挣钱,却闹心。那会谁家要买到一台重庆造的,只敢当半年短工用,翻倍修。
越南消协很快就发现事不对,出报告说,“中国摩托毛病比日本车多五倍”。邻居们嘴上骂,实际就是用票子投意愿,转头全信日系,拼团也得买高价本田、铃木,就是图个心安。政府跺脚一加税,那帮原本在群里嘚瑟的外贸老板,一夜之间全闹散了。
不久,本田带着WaveAlpha低价投下,官方保十年不用大修,孰优孰劣,门口修理铺的小伙子都知道。雅马哈修得更绝,把服务网点开得密密麻麻,十公里必有一家。据村里波叔说,“那一阵,你只要骑着带中国标的车,路上爱搭不理。”
中国厂子只剩个零头,本田的市占回去65%,雅马哈也吃下一大块。重庆那边做过出口的王哥,还抱怨“平白把好市场干烂,不怪别人。”
说来也怪,整场溃败,不是谁技术多牛,只是自家人自相残杀。零件缩水,品牌乱贴,诚信一丢,连村口大妈都避着走。那个年代,湖北的王师傅讲,“卖摩托白给都没人要,债都收不回。”
跳到现在,局面又起了变化。越南政府放话,河内、胡志明这些头部城市2025年要限燃油摩托,地上贴满电车推广标语,买还有税免两年。去年电动车销量里,中国品牌吃下超一半,群友老覃说的:“绿源在越南搞的新厂一年能端出五万台,雅迪河内突破月产一万二。”
这回可明显不同,售后服务比老时候讲究多了。雅迪开出“质保三年,全省覆盖维修点”,还有宁愿退款的承诺。很多小众毛病都补上了,比如有车主反映续航衰减,厂家上门把故障板换新;老款仪表盘反应迟,师傅上门给免费刷固件。微信群里开玩笑说,“早知道现在有这待遇,当初何必换本田。”
不过本田那帮也不傻,2025年说是第一款电摩可30秒内换电池,目标就是找准配送行业抢份额。本地VinFast也跟日本企业联手,合资新品牌宣传劲往智能系统上靠,说能用手机开关锁。车友群有个老谢试过,图新鲜,两周后又吐槽“但抖动还是调不顺,其实也没比中国货走心多少”。
有趣的是,一台2014年产的国产燃油摩托还值不到100美刀,照样有人买去改成外卖专用。倒是十几年前留下的坏印象还在传,比如坊间流传“新中国小电驴两个月换电瓶、半年掉漆”,修理师傅见面打趣,“一看这挂件和二极管,又是老外来的便宜货。”
最近还听说越南北部某地推限定色号,特地引进中国电摩,还带所谓防水充电接口,其实就是加厚了胶套,一到下雨天,螺丝还得自己喷防锈。业内一哥常说的那句,“只看一轮销量未必是赢家,售后铺好了,才有人信。”
只是,20年老错,留给了中国企业一个醒。新来的品牌也知道光拼低价吃不住,得慢慢讲服务,店里销售随口一句:“有啥事随时找我,这年头拼良心。”可靠性能、骑行细节都给琢磨起来。比如新出的智能仪表支持越南语导航,老人家也够用;电池租赁服务还顺带一口价搞小保养,省得车主自己摸索。
二手市场上,老重庆车的价格反而翻腾。老吴家当初550美元入的嘉陵,修了三次架子,现如今还能转手给拖拉机店收走。要说用车误会,多半还是源头那份失信,见不得光的短视乐子。
有次修车师傅在路边唠嗑,提到中国动力其实比本地小厂拧得劲多了,就是“别偷工,别图快,慢慢熬着,总能跑出名堂”。到底这道理摆着,真有点像买菜顺手挑好的,用心养,出不了大事,但也难保不走回老路。
前阵子,我刚帮朋友去雅迪店提了新车,阴天下点小雨,特意问了下电机防水,销售说“放心,水泡一晚都能开”。可谁知道,这保证是掷地有声,还是浮于嘴边?
市场还在变,老车友群偶尔聊起当年价格战的闹剧,都叹气。今年的电车大战到底谁守得住底线,故事还远没讲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