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为一块电瓶多花两千八,4S店还说这是正常损耗。我站在车库里摸着引擎盖,突然想起上次修理时,老婆边看着抹布边说:这电瓶是不是喝光了?车子一热就不打火。那会儿都觉得她多虑,结果现在才知道,电瓶差不多用了两年。说到电瓶,估算这个价位(约一万五到两万五不等的紧凑SUV)换一块电瓶,成本算得也挺有趣。你知道,一般电瓶保修两年,可换算成电池的实际寿命,也就两年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有点迷惑:为什么很多车都配了自动启停?宣传说能省5%的油,实际每天早高峰,我测了下,真能省个0.3升/百公里?如果说这只是媒体的噱头,那为什么还那么多车标配?带启停的专用电瓶还挺贵,两年左右就得换,花个一千五到两千五吧(体感估算)。更麻烦的是,堵车时它那频繁的熄火点火,搞得我头晕眼花。大部分时间,车主第一反应都是关掉它。这可是我试过的某国产紧凑SUV,实际使用后,发现节油效果比起电瓶寿命和系统复杂程度,真是抵不上成本。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问问:你觉得这个自动启停功能,到底值不值得为了节几个油省那么折腾?我自己摇摇头,觉得实操中其实很多车主都不真用。

顺着这个思路,我翻了下笔记,发现许多配置其实是鸡肋。换挡拨片。城市代步用得少得可怜,基本每次排队机械挡都够用。拨片留在方向盘上,偶尔误碰就会降挡,发动机吼得人难受。真想手动操控,直接买个手动挡车更踏实。那拨片,如果它能带来真正的驾驶乐趣,也是值得的,可偏偏大部分人都只在开箱体验时拔一下,剩下时间都在吃灰。

同时我还在车里试验自动泊车。地下车库照明暗淡,识别就像盲人摸象。有次试了个车位,识别成功率不到四成。停车还倒了两次,最后还比手动慢一倍,后面喇叭声震天。我靠,别说新手,就算我平时倒车,还真觉得自己倒车比机器还靠谱。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之前拍的停车照,车后那个轮胎印特别明显——竟然那次就是用自动泊车蹭到旁边墙了。这让我反思:自动泊车功能都怎么设计的?真有必要盯着画面操作,还是只剩炫耀作用。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有驾

我想问:自动泊车究竟能帮我省多少时间和麻烦?有没有必要入手那种带自动泊车辅助的高级配置?

接着,我又盯着车顶行李架看。最初想着去露营、拉点行李,结果用出只要一次两次,基本成了放风筝的架子。有次高速风大,噪音比没有装架子的时候高了3分贝。油耗每百公里多出0.2升。从成本角度来看,短期看不出差异长远点,拉货的需求如果真多,直接买个拆得掉的车顶箱更实用。

另外提一句,很多车的天窗真让人觉得销魂。夏天直射的阳光让车内温度高了大概8℃,空调得多吹会儿才能降温。更别提,那玻璃被砸过一次,维修费至少四千起跳。不然就是胶条老化漏水,拆顶棚修起来也是一门工程,每次都觉得真烦。我有个朋友,就直接开一开车窗,反正天窗开的次数少得可怜。说到这里我到底是觉得,实用比花哨,难道这些配置就是样子货吗?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有驾

那我倒想请教一句:你觉得,花几千装的天窗和行李架,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用到?有车主说夏天开天窗多爽,但我只觉得夏天天窗一开,闷得更快。是不是很多配置,是看起来很炫或者别人都说好,其实用不到几次?(这段先按下不表)

自我更正点:这些配置,有的其实确实用不到,但又觉得车厂喜欢把它们放进去,可能是为了迎合不同用户。比如说,为了咱们普通用车的角度,安全性,我更愿意把预算用在主动安全配置上,比如主动刹车、胎压监测等核心。很多人买车就被那些炫配置迷惑,拿出的钱要比真正用得上的多太多。

说到这里,我还得小小怀疑:是不是惯了车厂的装饰风,误以为配置越多越高端?实际上,除了能用的,剩下的多半就是摆设。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有驾

列个(简单的)心算吧:我身边朋友开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接近8L,15元,算下来每公里大概0.12元。要是多装了个天窗,夏天多开十次,每次多用半小时,能用几年?大概还赶不上节省的油款。置于理性,我更关心安全,但那部分花钱,花得更值。

聊到这里,我还想问问自己:车子用的就是那个心安的感觉,配置虽多,但用得上的其实不多。车商推销那些复杂配置时,是不是都忘了咱们只是想跑个城,不会天天来个功能全大比拼?谁说的小差错,反而最能显示车的本色。

咱们买车,除了看配置单,还得看看——咱用到几次?那天我又跟修理工聊,他那句这东西真用不上让我挺心安——不是所有的高配都是真高用。是不是有点太实在?但是,钱包真不能太善变,换句话说:下一次逛店,咱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这功能我一年用几次?

想到这,心里还剩个小疑问:是不是,很多配置变成鸡肋后,反而成了展示品?喏,有次朋友的车天窗坏了,修的那个胶条,工时费都比我预想的还吓人。那天我心想:其实自己装个实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省钱的王道吗?

刚提的新车第二年就因电瓶多花两千八,很多配置九成时间都在吃灰,避免这些无用配置省下一大笔血汗钱-有驾

——(这段内心其实还在酝酿,只是想到,有些配置是真的浪费成本,有些其实是刚需。我想,车子还是工具,别被那些花哨冲昏了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