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C16提车差不多快半年了,已跑3万多公里。说实话,也算小有体验了——毕竟,这车的表现让我挺满意的。你知道的,刚开始考虑纯电SUV的时候,预估样本少。毕竟,20万以内的纯电SUV,能有6座配置的不是太多。最开始也是犹豫,要不要选个续航更长一点的,也看了几家同价位,但比来比去,感觉这个零跑C16身上那股实用感吸引我。
一开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天,我跟同事在展厅聊,他随口问:觉得这车咋样?空间够用不?我当时心里其实还挺犹豫的,毕竟常跑长途。可是看着它大块头,空间宽敞,尤其后排可以调节,运动片段里拼了个座椅通风,听会儿歌,没压抑感。估算一下,车内空间7座布局能让一家三口甚至带些亲戚都没问题。体感上,16万的7座纯电SUV,空间和品质都比我预想的要强不少。
说起我这半年用车的惯,主动上下班公交堵车是常事,长途就是周末跑跑高速,休闲带娃,晨练带上跑步机,东西都能塞进去。这车的容量真是让我很喜欢。你问我空间感有没有区别?跟同级竞品——比如理想ONE或者某些国产新势力车型比,C16更偏向实用派。它的车身轴距达到2.8米左右,虽然没某些豪华大SUV那么长,但座椅布局合理,丝毫不觉得挤。
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那天装载的野餐篮和小朋友的玩具,还真挺乐。反正觉得空间是个用起来直接的感受。这个价段车,空间能做到这么大,还是出乎我意料的。
你知道的,供应链其实就像组装拼图。比如说,整车用的是800V的快充平台。满油箱(算电池容量,大概76kWh),15分钟(样本少,估算,部分高速充电站),可以补到80%。高速服务区静静站着,放空自己也就是那么几分钟。平时市区充电,用充电桩充个40%差不多要半小时。百公里油耗(其实是电耗)能耗我试过,125km/h速度下,能耗大概19度电。要是只用城市道路,大概也就16度电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一直觉得,电动车最看重的续航稳定性和平衡性,这车做得还算不错。
说到续航,实际体感在420公里上下。这个数字让我觉得挺踏实。毕竟我不追求极端,只要能长途跑完,万一充个电,还有余力。你是不是也会担心电池会不会很快变差?其实我也好奇这车的电池健康度,做了点简单的心算,好像还在98%以上。别笑,这是我随手算的,没正式检测,但感觉还算稳。
有趣的是,刚还问自己,这个价位的车,能不能撑起家庭和工作需要?答案应该是还算可以。公众数据显示,零跑C16连续8个月销量在20万内的中大型SUV里,基本稳居第一。每月卖个8000台左右,这数字说啥?市场认可度挺高的,至少市场反馈告诉我,这车有广泛的需求。
也遇到一些不足。比如底盘确实偏偏向舒适,不算运动风。隔音也一般,路噪挺明显。加上,后排屏幕是手动折叠,不带冷暖箱。二排也没有腿托,更没有零重力座椅。你可能会觉得行驶质感不够高级,但我倒觉得,对于这种价位的家用车,基本够用了。
我曾经被严重坑过一次——轮胎扎钉子,换胎,然后找的不是正规修理店。那次真是血泪史。我当时还在想:换胎果然不能贪便宜。后面换个好点的轮胎,我才放心。开着这车,不光要关注续航和空间,还得留点心眼,比如这个车的轮胎线性和抓地性。智能辅助驾驶还不错,配备128线激光雷达+28个感知硬件,支持高速NOA、自动泊车。你说,这样长途跑起来,少操点心也挺好。每次高速领航,再也不迷路,甚至不用太注意油门刹车。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问题来了:你觉得实用性是不是大大优于某些豪华品牌?我倒是觉得,车子设计得够用、够细节,就能让日常生活变得轻松。我还挺好奇:这车的未来改变会有多大?市场对新势力的接受还能延续多久?这这都很难说。
我还记得一个驾驶时的小细节,车顶上的三排脚部出风口。夏天长时间开车时,那种凉风直打脚底,真的比冷气更舒服。细节到位,就像细腻的生活惯,反映出整个车的设计理念。
讲到这,我其实对这个市场还抱点疑问。像我这样每天长途奔波,是否会成为沉迷的受益人?还是只是一阵风?或许这只是市场风口带来的一个暂时现象。嗯,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这种开在心里的感觉,总是让人忐忑但又期待。
不管怎么说,开了半年,感觉还不错。至少觉得零跑C16在性能和实用性上,都有点站得住脚。它的价格、配置、空间,都能满足我这些年里不少用车需求。你还会被那些高端配置吸引,还是更喜欢实实在在的够用?这恐怕就是个问题吧。
——但其实我还没细想过,如果对未来续航需求更高点,可能会考虑换个方案。可这个价格打起来的竞争,真心不用太复杂。
也许,有一天我会怪自己没多想,要不要给它装个更好的轮胎,或者试试更快的充电技术?不去猜只能在这个小细节里,感受到点点温度。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那天我把车停在那家简陋的充电站,刚好有个维修工路过,他随口一句:你这车真不像那么低价能买到的。我笑了,也许他们看车,只关心那些印在心里的细节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