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炸裂升级!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彻底凉凉?

最近,汽车圈里一个消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都在讨论,说比亚迪又拿出了一项让人惊掉下巴的技术,叫“兆瓦闪充”。

宣传里说,用这项技术给电动车充电,只要短短5分钟,就能让车子跑上400公里。

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有点不敢相信,这听起来太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了。

毕竟,现在困扰着所有电动车主,也让很多想买电动车的人犹豫不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充电慢、续航焦虑。

比亚迪炸裂升级!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彻底凉凉?-有驾

如果充电真的能像去加油站加油一样快,那是不是意味着燃油车的时代真的要画上句号了?

这到底是确有其事的技术突破,还是仅仅是吸引眼球的宣传噱头?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这个“兆瓦闪充”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它究竟有多快。

要理解这个,得先知道一个词,叫“充电功率”,单位是千瓦(kW)。

咱们可以通俗地把它想象成往一个大水池里灌水的水管。

水管越粗,功率就越大,灌满水池的速度自然就越快。

在比亚迪这个技术出来之前,市面上最快的充电技术是什么水平呢?

比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功率大概在250千瓦左右,已经算是行业里的佼佼者了。

前段时间,理想汽车发布的旗舰车型MEGA,宣称其充电峰值功率能达到520千瓦,当时这个数字已经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惊讶了。

现在,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1兆瓦”。

1兆瓦等于1000千瓦,这个数字是理想MEGA峰值功率的将近两倍,是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整整四倍。

如果说别人的充电桩是粗水管,那比亚迪这个“兆瓦闪充”就相当于直接动用了消防队的高压水龙带,能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灌进汽车电池里。

按照官方的说法,充电一秒钟,续航就能增加两公里。

这样算下来,“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400公里是什么概念?

比亚迪炸裂升级!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彻底凉凉?-有驾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上海,利用一个喝咖啡、上厕所的工夫给车充上电,接下来就能一口气开到安徽合肥或者浙江温州了。

这个补能效率,已经完全可以和燃油车相媲美。

我们去加油站,从停车、拧开油箱盖、插枪、加油、拔枪、付款,一套流程下来,5到10分钟也是正常时间。

当电动车在补能速度上追平了燃油车,那么燃油车最后一个核心优势也就基本消失了。

当然,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往往要复杂得多。

这么强大的充电技术,不可能只是把充电桩的功率做大那么简单。

它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需要车辆本身、充电桩、电网、储能这四个环节的完美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就是车子本身得能“扛得住”。

瞬间涌入如此巨大的电流,对电池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这就好比让一个普通人在一分钟内吃下一整桌的饭菜,胃肯定受不了。

电池也是一样,巨大的能量输入会产生惊人的热量,如果热量散不出去,电池的寿命会严重缩短,甚至有安全风险。

比亚迪敢于推出这项技术,底气在于其自家的刀片电池技术。

这种电池在结构安全和热管理方面本身就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肯定为此研发了更先进、更高效的温控系统,才能确保电池在“狼吞虎咽”的同时,还能保持“体温正常”。

据说,这项技术会率先搭载在比亚迪汉和唐的高端车型上,预计售价接近三十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套系统的成本目前还比较高昂。

第二,就是充电桩。

能提供1000千瓦功率的充电桩,已经不是我们平时在商场地下车库里看到的那种普通桩了。

比亚迪炸裂升级!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彻底凉凉?-有驾

它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集合体。

为了承载巨大的电流,它的充电线缆会非常粗重,为了防止过热,线缆内部必须配备复杂的液冷散热系统。

可以说,这样一个充电桩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能源站。

第三,也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环,就是电网的承受能力。

一个充电桩就要消耗1000千瓦的功率,如果一个充电站里有10个这样的充电桩同时工作,瞬时功率需求就是1万千瓦。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中型居民小区所有家庭的用电总和。

如果大量这样的充电站铺开,对城市现有的配电网络将是毁灭性的冲击。

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比如夏天大家都在开空调的时候,电网的负荷本来就很大,再来几个这样的“用电巨兽”,很可能导致整个区域的电网过载甚至瘫痪。

所以,要想大规模推广兆瓦级快充,就必须对国家的电网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造,这是一个投资巨大、周期漫长的工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提出了第四个环节——储能。

说白了,就是在充电站旁边再建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这个储能设备可以在电网负荷较低的时候,比如深夜,慢慢地从电网里把电“存”起来。

等到白天有用车高峰,车辆需要大功率充电时,就直接从这个“充电宝”里取电,而不是直接冲击电网。

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一个削峰填谷的缓冲作用。

比亚迪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自己下场,把车、桩、储能站这一整套生态全部自己建起来,规划中的4000个闪充站就是这个战略的体现。

比亚迪炸裂升级!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彻底凉凉?-有驾

那么,比亚迪抛出这个“王炸”,到底想改变什么呢?

它的目标非常明确。

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的合资品牌燃油车。

过去,燃油车车主面对电动车时最大的心理优势就是“我加油方便”。

现在,这个优势被无限缩小了。

当充电和加油一样快,而用电的成本又远低于用油,同时电动车在智能化、驾驶平顺性和加速性能上又有天然优势时,消费者选择燃油车的理由就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情怀”了。

这对比亚迪之前提出的“油电同价”策略,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补充。

其次,感到压力的还有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对手。

比如一直以换电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蔚来汽车。

蔚来换电的最大卖点,就是三五分钟换上一块满电电池,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但如果充电只需要五到十分钟就能达到类似的效果,那么换电模式的独特性和便利性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更何况,建设和运营一个换电站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要远高于建设一个超充站。

此外,那些主打增程式技术的车企,比如理想汽车,恐怕也要重新思考未来的技术路线。

增程式电动车的本质,就是用一个燃油发动机作为“随车充电宝”,来解决纯电车的续航焦虑。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充电慢、充电难这个痛点的产物。

一旦充电基础设施足够完善,充电速度足够快,那么消费者还有多少理由去选择一个结构更复杂、需要保养两套系统、并且在高速行驶时油耗并不低的增程式汽车呢?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看下来,我们就能明白,比亚迪发布的不仅仅是一项充电技术,更是一次对整个汽车行业未来规则的重新定义。

它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向市场宣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能力在最核心的技术领域引领潮流,而不再是过去的追随者。

这背后,是中国在电池、电控、能源管理等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当补能效率的最后一块短板被补上,一个由电力驱动的全新汽车时代,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