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故事,尤其喜欢那种“干翻旧世界”的剧本。

今天的主角,叫DeepWay,一个搞新能源重卡的。

它要去香港敲钟了,这个动作本身,比它造的车还能拉。

拉的是什么?

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有驾

是整个行业的焦虑,是资本的荷尔蒙,也是传统巨头们后背的冷汗。

这事儿魔幻在哪?

在于重卡这个行业,一直被认为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是老师傅们叼着烟,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修发动机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性感和科技这两个词,基本约等于胡说八道。

但现在,风向全变了。

DeepWay的招股书,就像往一个平静的油腻池塘里扔进了一块通了电的板砖,所有人都被电得一激灵。

这背后,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首先你得明白,为什么新能源重卡突然就火了,火得像夏天马路上的柏油。

以前这玩意儿就是个政策花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现在不一样了,数据是最好的春药。

2025年,才过去9个月,新能源重卡的销量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同比暴涨183.3%,渗透率直接干到了快三成。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站在高速路口,每看到四辆重卡,就有一辆是安安静静用电跑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有驾

这种爆发,不是凭空来的。

一方面是政策的催命符。

什么以旧换新、购置税补贴,都像超市门口限时大甩卖的喇叭,不停地喊:“最后几天,再不换就亏啦!”物流老板们心里门儿清,柴油车就是个吞金兽,油价一涨,心就跟着颤。

现在换电车,运营成本肉眼可见地往下掉,省下来的可都是纯利润。

求生欲,是第一生产力。

另一方面,是资本闻到了血腥味。

一辆新能源重卡的电池包,能顶五到七辆小轿车。

这背后不是一笔小钱,而是一个百亿级别的电池江湖。

钱是最聪明的,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它们的身影。

所以,DeepWay选择这个时间点冲刺IPO,不是它有多高瞻远瞩,而是市场这个大浪,直接把它推到了浪尖上。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能把猪吹上天,就看你有没有翅膀了。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是DeepWay,而不是张Way、李Way?

因为这哥们从一开始就没走寻常路。

在重卡这个领域,搞电动化最简单粗暴的玩法叫“油改电”。

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有驾

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烧油的发动机和油箱掏了,硬塞进去一套电机和电池。

这操作就像给一个八十岁的老大爷强行换上博尔特的心脏,看起来是能跑了,但跑两步就得散架。

续航虚、毛病多,本质上就是个缝合怪。

DeepWay不这么玩,它上来就掀了桌子,搞“正向研发”。

意思是,这辆车从骨子里就是为电而生的。

自研的三电系统,自研的电驱桥,听起来很枯燥,但结果很暴力:一样的电池,续航能比那些“油改电”的缝合怪多出30%。

在物流这个“一寸长一寸强”的行业里,多出来的这点续航,就是实打实的钱。

更骚的操作是,它背后站着百度。

百度阿波罗的智能驾驶技术,被它当成了标配。

这就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了。

当别人还在纠结电池是宁德时代的好还是比亚迪的香时,DeepWay已经开始给卡车司机画饼了:未来,你可以在车上睡觉、打游戏,车自己会跑。

这个饼,恰好戳中了物流行业最大的痛点——降本增效。

司机的人力成本、安全风险,是压在老板们头上的两座大山。

DeepWay说,我能帮你把山挪开。

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有驾

虽然现在还只是辅助驾驶,但高阶无人驾驶的牌照已经拿到手了,故事的想象空间一下就打开了。

资本最爱听这种故事,一个能改变生产关系的故事。

光会讲故事还不行,你得拿出真东西。

DeepWay的数据还挺能打,2024年交了3000多台,2025年上半年又交了近3000台,累计交付超过6400台,甚至还卖到了国外。

这说明它的模式,至少在小范围内跑通了。

在“PPT造车”已经成为贬义词的今天,能把车造出来,卖出去,还能让毛利转正,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当然,DeepWay赴港敲钟,更像是一颗信号弹,宣告重卡电动化的战争,正式从巷战升级为集团军对决。

牌桌上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传统豪强,解放、徐工、三一这些老炮儿,他们手里有渠道、有产能、有几十年来积累的客户信任。

他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就像地主家的余粮,多到吓人。

2025年前三季度,这三家加起来就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

他们的优势是稳,缺点也是太稳,转身慢。

另一派就是以DeepWay为代表的新势力。

他们没啥历史包袱,上来就是互联网思维,用“智能化+场景化”的组合拳,专挑传统巨头的软肋打。

DeepWay赴港敲钟:智能重卡赛道,硝烟弥漫电动化?-有驾

他们就像一群光脚的野蛮人,冲进了穿鞋的绅士俱乐部。

上市融资,对他们来说就是补充弹药,用来弥补在产能和渠道上的短板。

所以,接下来的竞争会非常惨烈。

不再是单纯比谁的车便宜、谁的电池大,而是全方位的立体战争。

你的技术是不是自己说了算?

你的钱够不够烧?

你能不能给客户提供一套除了车以外的,包括能源、金融、运力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三个问题,会像三道鬼门关,淘汰掉绝大多数陪跑的玩家。

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那些技术没特色、资金不充裕、只会打价格战的尾部企业,生存空间会被无限挤压,最后变成巨头们兼并报表上的一行数字。

DeepWay的上市,只是这场重卡电动化马拉松的发令枪。

枪响之后,所有人都得玩命狂奔。

有人会因为跑得太快而岔气,有人会因为补给不足而倒下。

2026年,渗透率冲到35%甚至更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终能跑到终点的,一定是那种既懂技术,又懂资本,更懂场景的复合型选手。

他们明白,造车只是第一步,真正值钱的,是围绕着这些在路上跑的钢铁巨兽,建立起一个高效、智能、能持续赚钱的生态系统。

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都不是造出更好的产品,而是提供更无法拒绝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重卡这个古老又现实的行业里,所有的技术和模式,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最朴素的问题:能不能帮我多赚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