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汽和华为突然甩出一个“王炸”——双方合作的“尚界”项目正式签约上海临港,首期砸下60亿元,组建超5000人的团队,第一款车直接瞄准20万以内的智能SUV市场。 这不仅是华为智选车家族的第五个“亲儿子”,更是上汽转型的关键一步。
签约现场火药味十足,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和上汽集团三方直接拍板了两大项目:“尚界高端智能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和配套的电池系统生产线。
根据官方数据,首期工厂投产后,临港基地的年产能将从现有的18万辆暴涨至28万辆,相当于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车。
上汽和华为的合作堪称“不打不相识”。 两年前上汽董事长陈虹一句“不能接受失去灵魂”引发双方隔空交锋,但这次合作却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
华为拿出了最新ADS 3.0智驾系统和鸿蒙OS 4.0座舱,上汽则开放了整车制造的全套家底。
知情人士透露,首款车型的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实测接管率已降至百公里0.2次,比特斯拉FSD V12还低。
价格屠夫本色尽显。 这款代号为“L3E”的SUV定位A+级,车身长度超过4.8米,却直接把价格压到20万以内。
对比同级别的问界M5(25万起)和小鹏G6(21万起),差价足够买一辆五菱宏光MINI EV。
供应链消息显示,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华为的电机电控直供,以及上汽自研的魔方电池2.0技术,电池包成本比同行低18%。
临港基地暗藏玄机。 工厂距离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码头洋山港仅10公里,特斯拉超级工厂就在3公里外。
这里已经聚集了200多家汽车电子企业,从毫米波雷达到车规级芯片应有尽有。 项目刚签约,宁德时代和地平线就宣布要在隔壁拿地建厂。
产能爬坡速度惊人。 上汽临港工厂负责人透露,生产线已经预留了华为设备接口,6月启动设备调试,9月就能开始量产。 对比传统车企18个月的新车投产周期,这次合作整整缩短了半年时间。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 消息公布当天,华为汽车概念股集体飘红,其中华阳集团涨停,德赛西威大涨7%。
二级市场投资人算了一笔账:按年销15万辆、均价18万元计算,这个项目一年就能带来270亿元营收。
用户最关心的交付问题也有答案了。 华为门店销售开始接受盲订,99元意向金可抵2000元购车款。 内部培训资料显示,首批展车8月进店,9月正式上市,正好赶上“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这次合作还带火了一个冷门技术——固态电池。 虽然首款车仍用液态电池,但预留了升级接口。
上汽研究院的工程师证实,2026年量产的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将突破360Wh/kg,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
临港的地缘优势成了杀手锏。 这里制造的车辆通过自动化码头直接装船,出口到欧洲的物流成本比从天津港发货低23%。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临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暴涨156%,其中80%发往“一带一路”国家。
华为的生态野心暴露无遗。 鸿蒙座舱4.0首次实现车机与华为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现场演示时,工作人员用手机碰一碰后视镜就完成了车主身份切换。 更狠的是,ADS 3.0系统支持硬件付费升级,老车主不用换车就能解锁新功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