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1300公里+充电10分钟!固态电池将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

要说固态电池的作用,得先从传统锂电池的 “软肋” 说起。

咱们现在电动车用的大多是液态锂电池,一旦发生碰撞、穿刺,里面的液态电解质很容易引发热失控。而且能量密度也到了瓶颈,就导致续航很难稳定突破 1000 公里。

续航1300公里+充电10分钟!固态电池将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有驾
图片来源网络

固态电池就是把液态电解液换成了固态电解质这一换好处可多了:

先是拉满安全性。清华大学的实验显示,满电的固态电池被针刺后连火都没起,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起火的隐患。

再是提升续航能力。现在实验室里样品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600-720Wh/kg,是主流液态电池的 1.5 到 2 倍。其中奇瑞的全固态电池模组已经能实现 1300 公里续航。

然后是提高充电速度。固态电解质传导离子的速度更快,还能兼容高压快充。像丰田、广汽都称自己能做到 10 分钟充够八成电。

最后拥有更强的寿命和适应性。能解决液态电池里锂枝晶生长、电解液老化等问题,从而让循环寿命达到几千次,而且在 - 40℃到 150℃的极端温度下都能正常工作。

续航1300公里+充电10分钟!固态电池将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有驾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些好处,要是固态电池落地可以想象到新能源产业链会发生“连锁反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对消费者来说,终结“里程焦虑”进入一个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公里突破1000公里,还能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另外保险公司都预计可能降低 40% 的保费(毕竟这电池的安全性有提高)。对车企来说,竞争格局可能要重新洗牌。高端车型会靠固态电池建立优势,比如蔚来 ET9 、理想 MEGA ;而对小米、华为这些新入局者来说,这更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汽车外,其他领域也会被带动起来。比如储能行业、低空经济(电动飞机、无人机)、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也能因为固态电池的柔性和安全特性实现新升级。

续航1300公里+充电10分钟!固态电池将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有驾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机遇最多的,还得是固态电池的相关产业链

第一个是固态电解质,在价值链中占比高达 35%-40%,现在三条技术路线都有机会。硫化物路线离子传导快,接近液态电解液;氧化物路线机械强度高,能防锂枝晶;聚合物路线柔性好。说到底,谁能先解决稳定性和成本问题,谁就能抢占先机。

第二个是正负极材料。正极这边,富锂锰基是大热门,负极则在往锂金属方向走。

第三个是隔膜与功能辅料。隔膜已经从传统塑料膜变成了 “固态电解质功能膜”。辅材里的学问更多,清华大学用含氟材料做保护层提升安全性,天奈科技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比传统炭黑效果好 30%。

最后一个就是制造设备。固态电池的生产要求比传统锂电高得多,比如硫化物电解质得在无氧无水环境里制造,老设备根本用不了。现在界面处理设备成了刚需,能让电极和电解质贴得更紧实;柔性制造设备要满足极片高精度加工;多维度检测设备得能做高温、弯折、穿刺等全场景测试。随着 2025-2026 年中试线集中建设,这些设备企业会先吃到红利。

续航1300公里+充电10分钟!固态电池将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有驾
图片来源网络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产线上的量产尝试,固态电池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进展告诉我们:新能源的 “终极电池” 时代不远了。虽然现在还面临成本高、工艺复杂等挑战,但券商预测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 642.6GWh,复合增速超 133%,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已经很明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