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纯电SUV空间设计与续航焦虑背后的故事
前阵子在小区地下车库,碰见老王正琢磨着理想i8的车头,说这造型怪得很,像是MPV又不是MPV。其实不止他一个人觉得奇怪,这台车上市后微信群里也炸了锅:有人说像面包,有人吐槽自己开出去怕被误认成专职司机。那天维修师傅顺嘴一提,“这玩意儿没前备厢吧?你放个充气泵都得塞后面。”我才留心到,这短车头确实让不少老司机不太习惯。
说起这个设计,销售小李去年就跟我聊过:“公司就是要把乘员舱做大点,把整车长度卡死在5米1以内。”他说这样能多挤出一点空间给后排,但牺牲了传统SUV的那种方正劲儿。还有个事儿——风阻系数低得离谱,据群友自测0.215Cd,比不少轿跑还猛,可实际开起来高速上还是有点飘。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我跟邻居张哥喝茶时,他一句话点醒我:“理想这么折腾,不就是怕电耗高、续航掉得快嘛!”回头翻翻资料才发现,从MEGA到现在的i8,每次新纯电车型出来,李想都挺紧张补能速度和长途用车体验。他当年主推增程式,就是因为觉得国内充电桩普及慢、假期高速服务区排队等不起,所以宁愿多加个发动机,也不愿全靠纯电。
现在转型做纯电,大尺寸SUV本来就吃亏,高速上一脚油门下去(其实是踩“电门”),续航表跳水比谁都快。问界那些大号车型也是增程卖得好,纯电反倒没人捧场。这事技术师傅们私下里早聊过,“要真做到低功耗,还不得把三合一动力总成、电池包集成度搞上去?”但目前听说理想还差点火候,只能靠极致风阻和5C超充凑合着顶住市场压力。
对了,还有件冷门配置,我看说明书才发现:副驾座椅支持通风加热,但第三排啥功能没有,小孩坐久了直喊闷热。有一次群友带娃出游,在朋友圈发牢骚,说第二排屏幕清晰度一般,看动画片色彩偏淡——这种细节问题平时试驾根本不会注意到,要真用起来才能体会尴尬。另外听隔壁技师讲,有辆i8撞上路边护栏,因为溃缩区短修起来费劲,好几个零件要订货等半个月,那会儿业主天天抱怨只能打滴滴上下班。
养护方面倒没什么花活,就是轮胎型号偏贵,本地4S店库存少,每次换胎都提前两周预约。不少南方朋友吐槽梅雨季节底盘防锈处理一般,下雨天回家楼下泥巴兜一圈,一层黄印子擦半天也掉不了干净。这些都是用久了才知道的小毛病,不算啥硬伤,但总归影响心情。
至于市场接受度,我身边买这类六座大号纯电的人,多半还是冲着品牌来的,对续航焦虑各有招数。有钱的直接家里装两套快充桩;普通用户多数还是纠结到底选增程还是等等看固态新技术落地。今年乐道L90据说通过换电站缓解了一部分顾虑,不过北方城市换站覆盖率还远远不够,上次同事春节返乡一路找桩导航,都快变寻宝游戏了……
最后扯几句闲话,中国汽车市场水深鱼多,各种新旧品牌混杂生存空间够宽敞。不管是蔚来、理想这些老牌玩家还是刚冒头的新势力,各自都有粉丝、有槽点,用不上互相唱衰谁倒闭谁崛起。我呢,现在选车只认自己的需求,该省省该花花,也许哪天技术真的革新彻底,就不用再为补能发愁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