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总有一些人物能以一己之力搅动江湖,王凤英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狠角色”。她被称作中国车圈最狠的女人,曾将濒临绝境的小鹏汽车从“ICU”中拽出,一路带至新势力第一的宝座。
这位车圈“铁娘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她的“狠”又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造车江湖。
寒门起步,车圈女将初长成
别看如今的王凤英在车圈叱咤风云,小时候的她可是个乖巧的“瓷娃娃”,读书时也是温顺的好学生。然而,命运的齿轮在她毕业后开始加速转动。
看不惯国企论资排辈的她,毅然投奔了正在改革长城的魏建军。1991年,21岁的王凤英入职长城,彼时的长城不过是个发不出工资的小破厂。
王凤英从销售做起,凭借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全国各地跑业务,催款、盯车样样在行,干活比男人还麻利。
入职仅两个月,她就因业绩一骑绝尘而破格升职,23岁便直接当上了销售老大。
1993年,长城造出第一批轿车,王凤英带队杀进东北市场,仅半年就赚了上百万,为公司拿下了第一桶金。
但好景不长,长城轿车业务很快被政策叫停,公司瞬间陷入危机。关键时刻,王凤英挺身而出,一边安抚老板和手下,一边拼命回笼资金,几乎凭一己之力把公司拉回了生死线。
力挽狂澜,缔造长城辉煌
国产车被合资车吊打的时代,王凤英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商业眼光和果敢的决策能力。
她瞄准了皮卡和SUV的蓝海市场,带队搞营销创新,建立了先款后货的经销制,大幅降低了回款风险。在她的努力下,国民神车哈弗H6横空出世,创下了连续103个月的销冠神话。
年仅33岁,王凤英就当上了总裁,成为车圈唯一的女总裁。
2016年,长城年销量破百万,王凤英无疑是头号功臣。
到2021年,她的年薪超500万,仅次于老板魏建军。
在长城的这段岁月里,王凤英用她的“狠劲”和智慧,为长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让自己在车圈声名远扬。
临危受命,空降小鹏力挽狂澜
2022年,由于和老板在转型上有分歧,王凤英离开了长城。然而,她的传奇并未就此结束。
前脚刚走,小鹏汽车老板何小鹏就三顾茅庐请她出山。
当时的小鹏汽车深陷泥潭,销量扑街,股价跳水,内部贪腐成风。
王凤英一来就立下flag:三年销量破百万,五年市值千亿美元。
要知道,当时的小鹏年销量才十几万,市值仅百亿,这在外界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王凤英底气十足,她混车圈三十多年,深谙造车门道,既专业又有手腕。
还没入职,她就放话小鹏钢材成本有问题,贵得离谱。
何小鹏当时还懵了,心想直接对接顶级钢厂,价格还能有猫腻?
王凤英一针见血地指出,直购不等于只管小鹏,钢材虽从大厂进货,但中间商层层转包,成本自然虚高。
连大众中国CEO都说小鹏G9是好车,但成本贵了25%。
而何小鹏出身互联网涉密技术,不懂汽车产业链,被手下骗得团团转。
铁腕改革,小鹏涅槃重生
上任后,王凤英直接开启铁腕改革模式,给小鹏来了一场“刮骨疗伤”。
针对高管贪腐吃回扣的问题,她毫不留情,12个高管砍掉十个,采购部门一锅端,员工上班途中被带走调查,连两个联合创始人都“光荣退休”了。
自此,只要花钱的地方,王凤英都亲自审批,从产品成本到出差预算,事无巨细。
在产品线方面,王凤英力排众议,把不赚钱的项目全砍了,猛砸智能驾驶加低价爆款,力推P7i和Mona M03。
销售体系混乱,她就直接统一管理,直营加盟合二为一,把全国四个大区拆成25个战区,决策速度飙升三倍,库存压力减少一半。
更厉害的是,她还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引入大把经销商资源,给小鹏注入制造业基因,效率直接拉满。
质疑声中,用实力证明一切
王凤英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外界一直质疑不断,甚至传言她要离职,但她却理直气壮,丝毫不慌。
她带老公张利、女婿姜子扬加入小鹏时,被质疑拉帮结派,但张丽是汽车制造大神,姜子扬是市场调研高手,何小鹏都默许要举贤不避亲。
她力推低价蒙纳M03时,内部一片反对,连何小鹏都犹豫了,但她直接立下军令状。
结果这款车凭高配低价火爆全网,把小鹏从谷底拉回一线。
到2025年初,小鹏月交付量飙到3万台,同比暴增268%,重回新势力第一,把理想、未来甩在身后。
小鹏股价更是单日飙升12%,市值也从500亿港元反弹到1200多亿港元,反超未来,逼近理想。王凤英可以说是头号功臣,就像何小鹏说的,王凤英不玩虚的,只凭真本事。
车圈风云,王凤英的传奇仍在继续。
王凤英在车圈的传奇经历,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励志大片。
她用自己的“狠劲”和智慧,一次次在困境中逆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从长城到小鹏,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汽车行业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不知道魏建军看到如今脱胎换骨的小鹏又会作何感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凤英在车圈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她的传奇仍在继续,我们也期待着她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