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换电车,可一想到冬天续航打折、长途充电排队,还是先选了油车。”刚提了新款燃油SUV的车主赵先生,道出了近期不少消费者的购车心态。近三个月,中国车市上演“反转剧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连续同比增长,8月更是以90.2万辆、13.5%的同比涨幅亮眼收官,拉动1-8月累计销量回升至714万辆。在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5.2%的当下,燃油车的“回暖”,并非电车失宠,而是消费者购车选择更趋多元。
政策+降价,燃油车“性价比牌”打动家庭用户
“以旧换新补了15000元,再加上车企3万优惠,落地价比年初少了4万多。”李女士最终选择了一款合资燃油轿车,她算了笔账:“家里已有一辆电车市区代步,再买辆油车跑长途,政策补贴+降价后,成本比预期低不少。”
记者了解到,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多地对燃油车置换给予15000元补贴,叠加车企大幅让利 ——部分燃油车型终端优惠幅度达3-5万元,甚至超过新能源汽车。对于追求“一车多用”的家庭,燃油车的“价格优势”成为重要吸引力。
鸿蒙上车、油电同智,燃油车打破“智能落后”标签
“听说首款搭鸿蒙智能座舱的燃油车四季度就要上市了,到时候油车也能享受到和电车一样顺溜的语音控制、手机互联,太期待了!”王先生关注燃油车智能升级已久,他坦言:“以前总觉得油车智能跟不上,现在看来这种印象该改改了。”
事实上,燃油车正通过技术升级打破“智能落后”的刻板印象。在智能座舱领域,除了即将上市的鸿蒙座舱燃油车型,不少品牌已推出支持多屏交互、OTA升级的车机系统;辅助驾驶方面,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也逐渐成为燃油车中高配车型的标配。这种在智能领域的持续优化,让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差距不断缩短。
如今,南北大众、丰田、奥迪等车企加速“油电同智”战略:燃油车不仅搭载智能车机系统,还加入驾驶辅助功能,部分车型甚至配备与新能源车型同款的智能芯片。这让看重智能体验,却对纯电有顾虑的消费者,多了折中选择。
长途+低温场景,燃油车仍握“不可替代”优势
“经常跑东北三省,冬天零下20度,电车续航得打六折,加油5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还是油车踏实。” 货运司机刘师傅的选择,折射出燃油车在特定场景的硬实力。J.D. Power 调研显示,东北冬季纯电车实际续航较标称值衰减达 40%,而燃油车加油便捷性、续航稳定性,仍是长途出行、低温环境下的 “刚需选项”。
此外,保值率也让部分消费者犹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新能源二手车三年平均保值率为43%,燃油车则达62%。“计划开5年就换车,怕电车贬值太快,先选油车更稳妥。”张先生坦言。
电车仍稳占主导,市场进入“多元选择时代”
尽管燃油车短期回暖,但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并未动摇。专家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500万- 1600万辆,首次超越燃油车。
“现在不是‘油电对立’,而是‘各取所需’。”有业内人士指出,燃油车的回暖,是市场对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回应——有人为智能和省钱选电车,有人为场景和稳妥选油车。未来,随着充电基建完善、电池技术升级,以及燃油车持续智能升级,消费者将迎来更贴合自身需求的购车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