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科技:第三家汽车央企呼之欲出?
“中国长安”没了?
6月23日,东安动力一纸公告炸了锅:其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商变更已完成。乍一听,好像只是个企业改名的小动作。但结合此前国务院批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分立、汽车业务独立成新央企的消息,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足以改写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大棋——第三家副部级汽车央企,正悄然成型。
这不仅是企业名称的更替,更可能是中国自主品牌“国家队”新一轮整合的开端。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扒一扒,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一、改名不是终点,而是“让位”的开始?
先说重点:“中国长安”这个名字,很可能要“让”出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东安动力发布更名公告前,长安汽车已披露,其上级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将实施分立,汽车业务将独立为一家新的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这意味着,未来的“长安系”将不再隶属于军工集团,而是成为一家纯正的、独立的汽车央企。
而原“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科技”,恰恰为这个新央企腾出了名字和身份。“辰致”听起来像科技公司,而“中国长安”则更具品牌号召力和历史沉淀。把“中国长安”这个名字留给即将成立的整车集团,把“辰致”留给零部件和科技板块,逻辑上完全说得通。
更巧的是,从2022年起,中国长安就开始密集注册“辰致”系列子公司:辰致科技有限公司、辰致(重庆)轻量化科技、辰致(成都)智能悬架……这些动作,分明是早有预谋的“分家布局”。现在看来,这不仅是业务拆分,更是为新央企的诞生铺路。
二、“第三家汽车央企”长什么样?重庆会是总部吗?
如果新央企真的叫“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那它将和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副部级汽车央企。这不仅是名分的提升,更是资源、政策、话语权的全面升级。
那么问题来了:总部会设在哪?
我大胆预测:极大概率在重庆。
为什么?很简单——央企总部通常落在核心业务所在地。一汽在长春,东风在武汉,长安的大本营在重庆。长安汽车的整车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几乎全部扎根重庆,若新央企总部不在此,反而说不过去。
而且,从央企名录排序也能看出端倪。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排名第7,分立后,其后的央企将顺延。一汽、东风将分别升至第27、28位,而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大概率排在第29位,三大汽车央企正式“会师”央企名录,形成“北一汽、中东风、西长安”的格局。
这不仅是地理分布,更是国家战略的体现:让自主品牌在东北、华中、西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扛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大旗。
三、营收近3000亿,够格当“副部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从军工集团分出来的汽车公司,真有资格当副部级央企?
我来算笔账:长安汽车整车业务 + 中国长安零部件业务,年营收接近30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一重、东方电气、通用技术等老牌副部级央企。单从体量看,长安完全够格。
而且,长安近年来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的投入毫不手软。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品牌齐发,三电技术、智能座舱、高阶智驾全面开花。特别是阿维塔11,我亲自试驾过,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解决方案,L2级辅助驾驶体验已经接近“准L3”水平——堵车时自动跟车、变道、上下匝道一气呵成,比我开油车还省心。
再看深蓝S7,增程版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1200km,馈电油耗低至4.9L/100km(数据来源:官方WLTP工况)。我有个车友买了这车,从重庆开到襄阳,全程没充一次电,高速油耗也就5.3L,他说:“比油车还省,比纯电还不焦虑。”
这些产品力,正是新央企的底气所在。
四、辰致科技:不只是“改名”,更是转型的信号
“辰致”二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代表的,是中国长安向汽车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
从已知信息看,“辰致科技”将聚焦轻量化、智能悬架、制动系统、循环科技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比如:
辰致(成都)智能悬架:专注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等高端底盘技术,未来可能搭载在阿维塔等高端车型上;
辰致安奇循环科技:与天奇股份合作,搞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这可是新能源车的“后市场命脉”;
辰致(重庆)轻量化科技:研发铝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降低整车重量,提升续航和操控。
这些布局,说明“辰致”不再是传统的零部件公司,而是要成为智能电动时代的“技术底座”。就像博世之于德系车,电装之于日系车,未来的“辰致”,或许就是中国品牌的技术后盾。
五、横向对比:三大汽车央企,谁更有未来?
维度 一汽集团 东风集团 潜在“中国长安”
总部 长春 武汉 重庆(预测)
代表品牌 红旗、奔腾 岚图、猛士 深蓝、阿维塔、启源
新能源布局 红旗E系、奔腾NAT 岚图FREE、猛士917 深蓝SL03、阿维塔11/12
智能化合作 华为(红旗)、Momenta 华为(岚图)、地平线 华为(阿维塔)、地平线(深蓝)
年营收(预估) 约4000亿 约3000亿 近3000亿(整车+零部件)
从数据看,一汽体量最大,东风转型激进,而长安系则在产品矩阵和用户口碑上更具优势。特别是阿维塔与华为的深度绑定,让其在智能驾驶赛道上跑在了前面。
但我也得提醒各位车友:技术合作不等于技术自主。华为再强,终究是“外脑”。真正的核心三电、操作系统、芯片,还得靠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辰致科技”的成立如此关键——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自主”。
六、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作为普通车主,你可能觉得“央企重组”离你很远。但其实,这直接影响你未来能买到什么车、花多少钱、享受什么服务。
产品会更靠谱:央企背景意味着更强的质量管控和供应链保障,故障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技术下放更快:高端车型的技术(如空气悬架、高阶智驾)会更快普及到15-20万级车型;
保值率或提升:品牌背书增强,二手车市场认可度可能提高;
充电/服务网络更广:新央企有资源在全国布局超充站和售后服务体系。
但也要警惕:央企也可能带来“官僚化”风险,产品创新速度变慢,用户体验打折扣。这需要企业保持市场化运作机制。
结语:一个名字的更替,一场产业的跃迁
“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科技”,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实则是一场深层次的产业重构。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跃迁,从“跟随”向“引领”迈进。
未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若真成立,它不仅是长安汽车的“母公司”,更是中国品牌冲击高端、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旗舰”。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家新央企,该叫“中国长安”吗?重庆,配得上成为它的总部吗?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老司机我,咱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