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观L都卖不动了?这三款车打得太狠,买车思路得变了

“我那朋友,前两天提了台途观L,落地不到16万,他还跑来问我亏了没。” 搁几年前,这话听着跟天方夜谭似的,20多万买台大众中型SUV,那是多少家庭的“毕业之选”,稳当。现在?时代真不一样了,这水搅得太浑了。

这阵风,不是从价格开始刮的,是从一块小小的芯片,高通的骁龙8155。搞数码的都懂这玩意儿,放车上,就意味着你的车机不再是那个只会放歌、导航卡顿的砖头,而是个反应飞快的平板。这东西,最先就是被自主品牌拿来当“屠龙刀”用的。你去看吉利的星越L,中控那三块屏连在一起,副驾都能看电影,流畅得不像燃油车,说白了,它把以前只有新势力敢吹的牛,用15万的价格给你实现了。

然后别克也醒过来了。昂科威Plus,一个传统美系车,也塞了块8155进去,配上那个30寸的6K大连屏,坐进去感觉跟以前的别克完全是两个物种。人家干脆也不跟你玩虚的,指导价二十几万,直接给你个“一口价”十六七万。这哪是降价,这简直是把自己的价格体系推倒重来,姿态低到尘埃里,就为了让你上车体验一把它的“新思想”。

途观L都卖不动了?这三款车打得太狠,买车思路得变了-有驾

这时候再回头看途观L,就有点尴尬了。不是说车不好,那底盘的厚重感,高速的稳定性,还是那个“德味儿”。可你一坐进车里,点开那个12英寸的屏幕,感觉就像从智能手机换回了诺基亚。功能够用,但谈不上体验。所以大众能怎么办?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降价。一口气给你优惠个5万,用真金白银告诉你,品牌和机械素质还值钱,但这套内饰和车机,我们自己也知道不值钱了。

这还不算完。除了用科技感“诛心”,自主品牌还在用尺寸“杀人”。星越L的轴距是2845毫米,昂科威Plus是2833毫米,而途观L呢,2791毫米。差这几厘米在数据上可能不明显,但坐到后排感觉就完全不同。星越L的后排地台几乎是平的,坐三个人不憋屈,这对中国家庭来说是刚需。而途观和昂科威Plus后排中间那个大鼓包,长途坐中间那个人,滋味肯定不好受。这种细节上的碾压,往往比单纯的动力参数更能打动人心。

讲道理,这三台车开起来,动力都过剩。清一色的2.0T发动机,星越L和昂科威Plus的马力还更大一些,配的8AT和9AT变速箱也比途观的双离合在低速时更平顺。以前大家买合资,图的就是这套“三大件”的稳定可靠,觉得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火候不够。现在人家不仅火候到了,还给你加了更多菜。

途观L都卖不动了?这三款车打得太狠,买车思路得变了-有驾

所以现在15到25万这个价位选SUV,就成了一道心理题。你是选择一个品牌响亮、机械素质过硬,但体验上已经落后半个时代的“旧日王者”?还是选择一个在空间、智能、动力上全面超越,但品牌底蕴尚浅的“新晋挑战者”?昂科威Plus这种,就是夹在中间,努力想证明自己既能跟上时代,也没丢掉传统优势的“转型者”。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汽车消费观念的颠覆。过去我们信赖品牌,是因为品牌代表了品质的下限。现在,当自主品牌的品质上来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时,品牌的溢价空间就被无限压缩。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他们会拿着配置表一项一项地对比,会去车里实际体验车机的流畅度。那种单靠一个车标就能让消费者买单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途观L都卖不动了?这三款车打得太狠,买车思路得变了-有驾

最终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买途观L的人,买的是一份安心和惯性;选星越L的人,是在为未来的体验投票;而挑了昂科威Plus的人,可能是在新旧之间找一个最舒服的平衡点。只是这场厮杀过后,市场格局注定被改写,那些还躺在功劳簿上的老牌选手,再不拿出点真东西,恐怕连降价求存的机会都没有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