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

得,哥几个,深夜了,咱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聊点实在的。

最近这网上,铺天盖地都是AI怎么牛掰,电动车怎么颠覆,绿色能源怎么救地球。一片歌舞升平,感觉人类马上就要开着飞行汽车,唱着歌进入美丽新世界了。

但你猜怎么着?

这所有的高科技大趴体,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巨尴尬的事实——咱家的“电线”快不够用了。

我说的不是你家墙里那几根,我说的是铜。对,就是那个从青铜时代就陪着咱祖宗的老伙计。现在,这老伙it计突然成了香饽饽,而且是快要抢破头的那种。

有帮巨头,叫必和必拓,放了个话,说未来十年,全球铜的缺口能有1000万吨。1000万吨啥概念?差不多是今年全球产量的一小半。更吓人的是,有院士估摸着,未来二十年,咱们对铜的需求量,可能要超过从古埃及人敲敲打打到今天,整个人类文明挖出来的总和。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你听到这儿,是不是“咦”了一下?脑子里冒出个问号:不就是个破铜烂铁吗,怎么就金贵成这样了?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它就像一出现实版的黑色幽默。咱们拼了命地往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的、看着特干净的世界里冲,结果发现,这世界的地基,居然是最土、最脏、最物理的矿石。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先说说这铜都跑哪儿去了。

你以为还是电线电缆?格局小了。现在吞铜的大户,是那帮站在风口上的“猪”。

头一号,就是满大街跑得越来越欢的电动车。你觉得那玩意儿高级,安静,环保,对吧?可你不知道,一辆特斯拉里头,塞了快83公斤的铜,是普通油车的四倍。它就像个披着科技外衣的铜耗子。你再看看路边那些充电桩,一个个跟喂马的桩子似的,每个下去又是几十公斤。这盘棋下得越大,吃的铜就越多。国际能源署那帮人算了算,说再过十几年,光电动车这一块,每年就得啃掉500万吨铜。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二号选手,更狠,就是现在被捧上天的AI。你跟ChatGPT聊骚,问它今晚吃啥,感觉特虚拟特科幻是吧?但你每一次提问,地球另一端某个巨大的机房里,成千上万的服务器都在嗡嗡作响。施耐德电气的人算过,一个大型数据中心,跟个小城市似的,拔地而起就得吞掉六万多吨铜。英伟达那个最新的GB200芯片服务器,单单一台,里头就含着一吨多的铜!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这什么概念?你跟AI吹牛打屁消耗的算力,背后是实打实的、沉甸甸的金属。资本圈现在疯了一样往AI里砸钱,今年砸了2万多亿。他们以为自己在投资未来,投资代码和算法。说白了,他们最终投的,还是智利矿工手里的那把铁锹。

还有个无底洞,就是风电光伏这些“绿牌军”。咱们总觉得风一吹,太阳一晒,电就来了,多美。可这玩意儿是铜的饕餮盛宴。一个陆上大风车,要4吨铜。要是挪到海里,那更不得了,光是把电从海里送到岸上,那十几公里的海底电缆,就得用掉十几吨铜。咱们国家“十四五”要砸3万亿搞电网升级,那特高压线,一公里就得8吨铜。

你看,交通电气化、数字智能化、能源绿色化,这三股时代洪流,听着高大上,底下全是铜在撑着。它们就像三头饿疯了的巨兽,正张着血盆大口,疯狂吞噬着地球上有限的铜资源。

需求这边跟打了鸡血似的疯涨,供应那边呢?掉链子了。

这事儿就像你开了个网红烧烤店,门口排队的人拐了三条街,结果你回头一看,后厨说:老板,没肉了!

为啥没肉了?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首先,地球这个“老冰箱”里的好肉不多了。以前的铜矿,品位高,挖一铲子下去,铜含量足,跟挖到一块五花肉似的。现在呢?全球的铜矿品位一直在掉,从将近1%掉到连0.5%都快保不住了。这就像以前吃西瓜,一勺下去全是红瓤;现在一勺下去,一半是白边,还得吐一堆籽。开采成本能不翻倍吗?

新的好矿呢?更难找。要么埋在地下几百米深,要么藏在亚马逊雨林、非洲沙漠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从你发现它,到真正能挖出铜来卖钱,平均要等十六七年。你想想,哪个心急火燎的资本家等得了十七年?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更要命的是“人祸”。矿山这行当,从来不太平。今天印尼的矿塌方了,直接宣布停产,得到2027年才能缓过来,全球市场立马少了几十万吨供应;明天智利的工人嫌工资低,罢工了;后天刚果金的矿区又打起来了。这帮矿业巨头的老板们,估计每天睁开眼,不是在处理事故,就是在去处理事故的路上。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骂我了,说你扯了半天,不就是想说铜要涨价吗?

对,但也不全对。关键在哪儿呢?在于这场“铜荒”背后,中国的位置特别微妙。

咱们是这场牌局里最大的玩家,也是最焦虑的那个。咱们的铜消费量占了全球一半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超级买家”。但尴尬的是,咱们自己家的“米缸”里,米不多。咱们的铜储量只占全球的4%,而且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超过80%的铜精矿得从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得吓人。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这就好比你是全村最能吃的壮汉,一顿能干三碗饭,但全村的粮食都种在别人家地里。人家今天心情好,卖你;明天不高兴了,或者自家也不够吃了,你咋办?饿肚子呗。

不过,咱也不是傻坐着等死。手里也攥着两张牌,打好了,兴许能破局。

第一张牌,叫“无敌的后厨”。

咱们虽然原材料不行,但咱们的加工能力,也就是冶炼和制造,是全球独一档的存在。全球一半的精炼铜都是咱们产的。给咱一块铜矿石,咱们能给它安排得明明白白,从铜板、铜管到比头发丝还细的铜线,一条龙服务。

咱们有紫金矿业、洛阳钼业这种技术大牛,能用“湿法冶金”这种黑科技,把那些别人看不上的低品位矿石里的铜给“榨”出来。甚至还有公司,能从废旧电路板里把铜给抠出来,回收率高达98%。深圳那个电子垃圾处理基地,一年回收的铜,顶得上一座中型铜矿的产量了。这叫“城市矿山”,把别人扔掉的垃圾,变成咱们的宝贝。

说白了,咱们就像一个厨神,哪怕给的食材一般,也能给你做出一桌满汉全席。

第二张牌,叫“我是上帝”。

当你的采购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时,你在谈判桌上就不是孙子,而是大爷。你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你不买什么,什么就得跌。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就是我们最大的议价权。你家空调更新换代,用的铜多了30%;你换了辆电动车,又贡献了几十公斤。这亿万个体的消费选择,汇集起来,就是一股足以撼动全球市场的力量。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全球铜矿突然不够用了,造电动车疯狂吃铜,AI算力也得靠它-有驾

但是,软肋也摆在那儿,命根子攥在别人手里,终究不踏实。所以你看,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布局。一方面,在自己家后院(西藏、新疆)使劲刨,看能不能再找出点家底;另一方面,让企业“走出去”,直接去海外买矿。紫金矿业跑去刚果金,洛阳钼业杀到秘鲁,干脆把别人的“米缸”变成自家的。这操作,就叫“打不过你,就加入你,最后再收购你”。

同时,咱们也在技术上玩命。江西铜业搞出个“废石光电分选”,用光一照,就能从一堆废石里把含铜的石头挑出来,准确率98%,硬是从垃圾堆里刨食。中南大学的技术,能把选矿回收率提高4个点,一年就能少亏7个亿。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咱们挺稳的?

别急。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来了。铜价这么涨下去,咱们心心念念的那个“绿色未来”,会不会被活活“贵死”?

高盛那帮人说,铜价以后可能就焊死在1万美元一吨了。这么一算,电动车的成本要涨,海上风电的回报率要跌。特斯拉已经急了,正偷偷摸摸研究无铜电机。这要是搞成了,整个游戏规则都得改。

替代品呢?比如铝。便宜是便宜,但导电性不行,像个扶不起的阿斗,关键时刻顶不上。在高压、高精度的场景下,该用铜还得用铜。

所以你看,这事儿绕来绕去,成了一个死结。

我们想拥抱一个更清洁、更智能的未来,但实现这个未来的物理基础——铜,却越来越稀缺,越来越贵。这就像你想盖一座通天塔,结果发现砖头不够了,而且还死贵。

未来谁掌握了铜,谁就掌握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命脉。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了,这是一场围绕基础资源的全球地缘政治博弈。

中国在这场牌局里,有王牌,也有软肋。我们靠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庞大的市场,在牌桌上抢到了一个座位,但想赢下这一局,还得在资源、技术和成本之间,走好这根危险的钢丝。

“铜荒”时代,可能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它就像一头已经从地平线上冒出头来的灰犀牛,正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来。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是咱们杞人忧天,还是真得准备勒紧裤腰带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