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驾

1、项目概况

摩托车是常见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使用摩托车相关产品。目前全球摩托车市场发展较为平稳,自 2010 年以后,全球摩托车年需求量保持在 5,000 万辆以上,近年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未来,全球摩托车市场预计仍将保持 3.2%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亚洲是摩托车主要消费市场,其产品以小排量摩托车为主,主要用于短途的通勤代步,更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摩托车车型从代步型到消费型的转变,消费者对摩托车的需求更偏向休闲娱乐,更注重产品外观、性能、安全及环保等,具有较高的准入要求,因此目前该市场的主要份额由欧美本土和日本企业所占据,我国企业的占比不高,但随着国内摩托车品牌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和摩托车外贸业务的蓬勃发展,部分国内优质摩托车生产企业已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为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公司拟通过本项目投资新建研发中心,优化研发场所布局,并配套购置发动机测功机、带排放测试仪的整车底盘测功机、高低温试验室、电机万次试验、整车振动疲劳试验台等先进的研发及检测设备,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加良好、专业的研发环境。

同时,通过本研发中心建设,吸纳引进行业内优秀技术人才,进一步扩充研发队伍,完善公司的技术人才培养及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研发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产品外观、工艺、性能、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发力度,加快产品设计研发速度并提高产品研发质量,进一步强化公司竞争优势,助力公司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本项目总投资金额共计 9,300.68 万元,拟全部通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解决,项目建设周期为 36 个月。

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驾

自研发中心设立以来,公司已组建了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和专业研发实力的高效运作团队。公司研发中心下设整车研发部、动力研发部、产品认证部和综合部,其中整车研发部下设两轮产品室、四轮产品室分别负责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的整车研发;动力研发部负责发动机等动力部件的研发、工装设备的提升等;产品认证部负责产品认证、技术标准、CAE 分析及部分结构设计工作;综合部负责金工工艺、测试验证、贴花电器设计和资料管理等辅助性工作。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有利于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公司发展战略

伴随新能源产业的日趋成熟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新技术在运动摩托车领域不断渗透,推动运动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提速,逐步成为行业内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摩托车行业内企业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研发实力,持续对相关核心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推动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实现有效转化,提升技术先进性。因此,公司拟通过本项目建设,新建研发中心,并配套购置先进的实验及检测设备,优化研发实验室建设,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加良好、专业的实验环境。

同时,通过先进的研发平台以及完善的研发体系,吸引、培养更多核心技术人才,扩充研发队伍,加大对电动化、智能化等市场新兴技术的研发力度,巩固公司行业技术地位,进一步扩充公司产品品类,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助力公司实现长期发展战略。

(2)项目建设有利于公司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加速产品迭代和新领域的拓展

近年来,在全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理念不断转变以及对休闲娱乐运动追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运动摩托车产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趋势,外观设计更加时尚、运动性能及安全舒适性更强、具备更高科技含量、更加节能环保的整车产品逐步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将对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工艺、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把控等方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产品需求,公司有必要不断提升综合研发实力,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发,促进产品升级迭代的同时,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技术为导向形成公司产品优势,进一步完善、丰富公司产品体系,更好的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机遇。本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产品核心技术优势,巩固和强化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3)项目实施有利于强化研发团队建设,改善研发环境,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运动摩托车行业技术难度高、产品细分系列多、升级迭代速度快,行业经营特点与发展模式决定了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公司有一支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对行业产品及技术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建设规模,引进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公司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公司拟通过本项目建设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加良好、专业的研发环境,不断提高公司研发效率,持续优化不同的研发平台,使得研究范围更广、更深入。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充分整合研发资源,通过研发人才的引进与研发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研发实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及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19 年 8 月,科技部制定了《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2020年 3 月,科技部发布《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要求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体制机制。2020 年 11月,中共中央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此外,浙江省相关部门先后颁布《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等在内多项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公司本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旨在为公司产品及技术创新奠定基础,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导向,政策支持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2)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及丰富的技术储备与项目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领先,工艺制胜”的研发宗旨,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在运动摩托车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拓展,持续增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2020-2022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1,021.41 万元、2,352.38 万元以及 1,625.00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占比均超过 3%,持续、稳大额的研发投入,不仅稳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也为公司积累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公司历经多年技术沉淀,在运动摩托车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在车架主体的结构设计、整车性能的调校、高效传动系统设计等方面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累计获得相关专利 8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37 项,外观设计专利 45 项,还有 20 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此外,公司作为我国运动休闲摩托车的先行者、中国运动摩托车的代表品牌,先后参与了《全地形车防盗装置》(GB/T34622-201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QC/T 417-2021)、《小排量内燃机式全地形车》(T/ZZB 1808-2020)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受到行业内企业高度认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本项目是在现有业务开展过程中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及项目经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公司优秀的人员团队及成熟的研发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越野摩托车相较于普通民用摩托车技术要求更为独特,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对于研发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行业经验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研发团队的建设,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优秀人才引进,不断扩大核心技术团队实力,经过长时间的国内外测试数据和研发经验积累,公司建立了一支以戴继刚为带头人的高水平专业研发队伍,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丰富的研发项目经验,能够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高效地制订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研发方向,对运动摩托车的性能、品质以及产品定位等有着精准的把控。公司研发团队整体成熟且稳定,为整个项目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

同时,公司还根据自身研发创新活动,制定了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打造跨系统的项目组织架构,项目成立之初,即组建与项目匹配的项目人员团队,涵盖研发、质量、生产、采购、销售、财务、项目管理等各系统,确保所有相关领域与项目同步。

此外,公司制定了涵盖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完善项目开发流程,明确项目开发的节点以及各节点的输入输出文件,以项目流程为依托,制定了《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研发项目考核管理制度》、《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保障了研发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公司优秀稳定的研发团队及成熟的研发管理体系将为本项目顺利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 9,300.68 万元,其中研发及测试场地建设 2,072.19 万元,软硬件设备投资 4,827.51万元,基本预备费 344.98 万元,产品开发支出 2,056.00 万元。

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实施拟在 36 个月内完成。项目进度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装修工程、软硬件设备购置、设备安装及调试、研发人员招聘及培训、试运行等。

6、研发流程

公司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研发方向选择、研发执行、产品验证等多方面出发,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研发流程:

(1)公司通过市场信息调研和企业产品规划,结合资金投入、技术储备、生产能力等综合分析研讨,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立项;

(2)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研发中心组建项目小组,确定人员分工、节点安排及资源配置,拟定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3)研发中心开展技术设计,完成产品总体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型材配比确定等;

(4)设计完成后,研发中心通过组装样车进行结构设计分析、质量、性能评审及测试,包括各项技术指标如起动性能、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前后减震器匹配性等,并测试在各种不同路况条件下的操控性及耐久性等;

(5)经多轮测试调整后,输出正式的工艺文件并进入小批量试产;

(6)试产无误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7、项目用地、环评、备案情况

(1)项目用地情况

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选址为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街道三都区块 D-26地块。公司已取得缙云县新碧街道三都区块不动产权证书,证件编号

浙(2022)缙云不动产权第 0012412 号,宗地面积 66,996.60 平方米,使用期限 50 年。

(2)项目环评及备案情况

本项目已完成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项目代码:2206-331122-07-02-86385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等规定,本项目不涉及废水、废气及危废的排放,无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也无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全地形车行业发展历程

全地形车(All Terrain Vehicle)是一种被设计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四个或以上低压轮胎、且可在非道路上行驶的轻型车辆,集实用、娱乐、体育运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因其宽大的轮胎可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地面的摩擦力并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结合其独特的胎纹使轮胎不易空转打滑,使其可在沙滩、草地、山路、农场、旅游景区等多种复杂路况行驶,因此,全地形车被广泛应用于场地赛事、户外作业、运动休闲、代步工具、消防巡逻等众多场景。

根据动力来源分类,全地形车可分为内燃机式全地形车和电动全地形车;根据车辆结构分类,全地形车可分为四轮全地形车(ATV)、多功能全地形车(UTV)和卡丁车(Go-Kart);根据排量大小并结合车辆的外部特征分类,全地形车可分为少儿型全地形车、实用型全地形车、运动型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的兴起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由日本制造商开启,并先后经历了日本、美国制造时代。1970 年,日本本田(HONDA)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三轮全地形车 US90(后改名为 ATC90),搭载了驱动力 7 马力的 89CC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迅速得到了市场认可,也正式开启了全地形车时代。1980 年以后,全地形车在公共事业领域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了娱乐和公共事业的多用途动力工具。

1982 年,铃木(SUKUZI)推出首辆四轮全地形车QuadRunner LT 125,其后,三轮全地形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四轮全地形车凭借其卓越的越野能力和拖挂能力成为市场主流车型,本田(HONDA)、雅马哈(YAMAHA)、川崎(Kawasaki)等日本制造商相继开发推出四轮全地形车产品。

80 年代中后期,北美本土也相继涌现出以北极星、庞巴迪、北极猫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凭借着销售渠道、技术、品牌、资金等优势,在行业内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声誉。随着全地形车性能的不断改进、产品种类的持续丰富,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细分市场也更加多元,全地形车逐步成为非道路车辆的重要车型之一,加之诸多生产制造商的纷纷加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1)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道路越野车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创新的战略引导下,同行业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

目前,行业内一些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已具备发动机、车架等多项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在产品的设计理念、生产工艺、性能品质和配套体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国内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企业已从早期提供贴牌生产和代加工服务,逐步发展形成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建立和经营自有品牌,春风动力、华洋赛车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运营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已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口碑。

(2)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两轮越野摩托车和全地形车已在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逐步向中大排量、电动化等方向发展。未来,产品的设计将更加潮流前卫,并将不断应用更高附加值的零配件和电池技术,实现产品环保性、安全性、动力性、操控性和舒适性的进一步提高。

①摩托车休闲娱乐市场加速发展,助推中大排量段产品需求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追求更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活及休闲娱乐方式。摩托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其作为时尚潮流的户外休闲娱乐功能愈加凸显和普及。同时,在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赛事的风靡之下,我国摩托车休闲娱乐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增长,中大排量段产品需求增长尤其迅猛。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我国休闲娱乐产品车型中,150ml 至 250ml 排量产品的近十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6%以上,250ml 以上排量产品近十年平均增长率为 50%左右。

②UTV 成为全地形车行业发展新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地区生活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全地形车市场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市场规模自 2010 年的 66.5 万辆增长至 2021 年的 101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7%。从产品结构上,全地形车主要分为 ATV 和 UTV 两大类。其中 UTV 产品凭借良好的驾驶体验以及较强的通过性与越野性,近年来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呈现较高增速增长态势。2010 年,全球 UTV 产品的销量为 24 万辆,2021 年增长至 59.5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 8.60%,系全地形车市场的主要增量市场8。

③电动摩托车市场潜力巨大

电动摩托车是我国摩托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电动摩托车具有扭力输出大、维护成本低、绿色低碳、无噪音、易驾驶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提出以后,电动摩托车出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此外,快递、外卖等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对电动摩托车的市场需求,其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1 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销 395.89 万辆和 394.28 万辆,同比增长 3.65%和 3.43%9,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