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花的那1600块,现在感觉就像个笑话,直接砸在了脸上。一位刚提车不久的豪爵UHR150车主,看着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降价消息,嘴里满是苦涩。这感觉,比骑车压到钉子还堵心。
八月中旬,豪爵一声招呼,UHR150直降1600元,起售价直接拉到13380元,这操作让整个摩托圈都骚动了起来。本来嘛,降价是好事,准备掏钱的人乐开了花。可没高兴几天,这份喜悦就被冲得一干二净。有人扒出了官网的配置表,新旧一对比,大家脸都绿了——9个核心供应商,全换了。
以前宣传册上印着的日本理研活塞环、德国INA摇臂滚子、日本荒井油封,这些响当当的进口件,悄无声息地变成了福建东亚、江苏苏特、国产辉鑫。从发动机到传动系统,几乎来了个大换血。要知道,当初UHR150敢卖那个价,底气不就是这一身名牌装备吗?博世的ABS,欧司朗的大灯,配上一堆进口轴承,这才叫一线品质。现在这算什么?
当然,有人会说,国产就不行吗?这话不全对。比如新的曲轴轴承供应商,浙江八环,人家的产品都进了日本电产的供应链了,技术上确实不差。那个中原内配,也是给吉利、长安供货的老牌子,还跟美国康明斯合作多年。豪爵自己也说了,所有零件都通过了统一的耐用测试,性能不降。可问题是,老车主的信任不是靠一张测试报告建立起来的。
网上那些拆解视频还摆在那儿呢。老款的INA滚针轴承,跑了一万四千多公里拆下来,几乎看不出磨损。这种经过市场验证的耐用性,才是大家愿意多掏钱的真正原因。新换上的配件,就算实验室数据再漂亮,谁敢保证骑个一两年不出问题?异响、渗漏这些小毛病,最折磨人。
这事最让人窝火的,还不是换配件本身,而是厂家的态度。官网上确实有行小字,配件供应商可根据生产安排调整。但你降价和换件这两件事,几乎是前后脚发生,却一点主动的说明都没有,任由大家去猜。这就难免让人觉得,这1600块钱,就是从这些看不见的地方省出来的。当初宣传的欧洲进口,现在听起来,更像个付费标签。
这下车友圈彻底站成了两队。一波人觉得,降了价,换国产件,合情合理,性价比高了,未来修车也方便。另一波人,尤其是老车主,感觉自己像被耍了的猴。他们担心的不是国产件质量就一定差,而是这道口子一旦撕开,那个以品控和耐用著称的豪爵,会不会慢慢变成另一个样子。毕竟,对一辆通勤踏板车来说,发动机的可靠性,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第一批换了供应商的新车已经上路了,它们的真实表现,就是对这场风波的唯一答案。也许几年后,这些国产配件依然稳如老狗,证明豪爵赌对了。但消费者心里的那点疙瘩,可能就永远留下了。
所以,到底该怎么选?或许,选择权从来就不在配置表上,而在于你更相信冷冰冰的数据报告,还是相信那些已经在路上跑了几万公里、被时间验证过的口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