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波音这回的“翻身仗”,得先从那个让人心头一紧的数字说起:737 MAX两次空难,346条生命就这么没了。
这事儿别提多揪心,也彻底把它推到了风口浪尖。
可你要问我,这是不是结束了?
嘿,还远着呢。
今年阿拉斯加航空舱门脱落那出戏码,又给波音泼了一盆冷水——安全帽子哪能这么轻易摘下来?
反正市场不等人,空客早就在旁边虎视眈眈,A320neo交付量飙升到12155架,只比波音少20个单位!
这差距,说白了就是篮球场上的最后一秒绝杀,你想喘口气都难。
更逗的是,中美贸易摩擦搞得中国蛋糕切得小了一块,让波音不得不去盯印度、马来西亚这些“小弟”市场,就像NBA老将下海打CBA一样尴尬。
顺带爆个料,今年初CEO凯利·奥特伯格偷偷摸摸跑英国找罗尔斯-罗伊斯谈合作,不是单纯聊聊天,而是在试探用他们新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发动机来搭配下一代飞机。
据说这玩意燃油效率杠杠的,好比给老爷车装上涡轮增压器,一脚油门踩到底还能省点油钱。
当然,他们也瞄上CFM国际的新式开放转子技术,但目前还是喜欢传统涵道推进系统,那叫稳中求胜。
至于新飞机本身,可不是简单换皮那么敷衍。
设计灵感据传来源NASA X-66A验证机那种跨音速桁架支撑翼结构(TTBW),画面感很强烈:超长薄翼加钢筋骨架,就跟芭蕾舞者穿钢鞋跳舞似的,看着既优雅又硬核。
而且预计能砍掉30%的燃油消耗!
听起来就像送给航空公司的一张VIP折扣卡。
但250亿美元研发费挂在账上,再加上可能十年才见回报,这投资力度堪比养一头明星猪。
资金链紧绷也是大问题。
737 MAX停飞闹剧已经让供应商们苦哈哈,从锐航空系统到霍尼韦尔,全都被拖累成灰头土脸。
一旦断链,美国GDP增长估计也要打折扣。
这局势对标空客家族里最猛的A321XLR,航程8700公里直飞大西洋,订单580+架,那火药味儿浓得几乎能闻见硝烟味,每走一步都是生死战。
曾经靠“大号发动机+MCAS救急法”的日子算是翻篇吧,要不是那些事故当头棒喝,现在恐怕还沉浸在自嗨模式里。
我倒挺期待这次波音真拿出点靠谱货色,把漏洞堵严实点。
不过话说回来,我对“奇迹”这种东西向来敬而远之。
在这个行业,没有啥天降神兵,全靠扎扎实实干出来。
不然和足球场上的梅西有什么区别?
光有花哨动作没练好基本功,还不如躲角落默默练球呢。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啊,你等谁帮忙?
机会全靠自己拼命抢。
从某种程度看,这次联手英伦巨头罗尔斯-罗伊斯押宝高科技,是波音泥潭里的漂亮反击,也是赌上一切的大冒险。
如果失败,多年的积累泡汤,还要面对欧洲、中国以及内部供应链压力蜂拥而至;成功的话,则意味着未来民航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开幕——欧洲、美国、中国各占半壁江山,各显神通竞争激烈异常。
有人会觉得这是技术进步必经阶段,其实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是血淋淋的争斗和挣扎。
企业如同惊涛骇浪中的破船,在未知海域寻找活路。
我倒更关心一点: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几个亿合同签订或几十亿美元投入,更重要的是坚持与智慧,还有敢拼敢闯、不惧风险探索天空极限的人类精神。
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历史传奇,有些人只能被时间遗忘,就像体育赛场上的逆袭英雄与平庸选手之间微妙无常的差距一样。
网友们啊,总爱戴放大镜挑别人毛病,却忽略自家锅盖裂纹。
有时候批评波音犯错时,我们也该看看其他同行如何艰难求生。
比如耐克,被劳工丑闻喷得体无完肤,但它依旧引领运动产业革新潮流,人情世故复杂着呢。
所以审视波音,新动作值得既苛刻又宽容地观察,因为成人游戏哪里有童话故事,全凭胆识和脑力较量谁笑到最后。
如今,这款新型单通道客机慢慢浮出水面,它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可能改写接下来十年全球民航地图。
那么你怎么看?
传统巨擘还有多少余威可以挥洒?
还是新时代已悄悄由后来者掌舵写史诗?
留言告诉我你的看法,我们一起扒拉扒拉背后的秘密。
不信咱们拭目以待,到底这一盘棋,是豪赌赢了还是输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