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断供冲击波日产奇骏减产背后的汽车产业链危机与技术博弈

11月初的芯片风波,再度让全球汽车行业笼罩在供应链危机的阴霾之下。这一次的主角,是备受争议的安世半导体,直接导致日产这一日本汽车老牌巨头不得不缩减旗下最畅销车型之一——Rogue奇骏的产量。曾经车市中的“香饽饽”如今却被砍了生产线,着实让人感慨科技霸权下企业的脆弱。

全球芯片断供冲击波日产奇骏减产背后的汽车产业链危机与技术博弈-有驾

说到芯片短缺,实际上都不算啥新鲜事儿。这两年,因为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芯片紧缺几乎成了全球产业链的“慢性病”。汽车行业更是苦不堪言,毕竟,车规级芯片可不是随便一个小作坊能生产的,除了技术过硬,还要扛得住高温低寒的环境摧残。然而,这次的芯片问题则更复杂,牵涉到了地缘政治和国际博弈。荷兰政府强势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并突然断供芯片,直接插手中国区的出口许可。这种操作,有点像足球比赛里临到比赛快结束了,裁判突然吹了个无法解释的哨子,愣是把比分给改了。

都说“唇亡齿寒”,这不止是说身边的邻居间的影响,也能延展到全球制造业。安世中国有自己的供应链,对恢复需求原本有充足信心,竟然因为荷兰总部的这一波“越权行动”而瞬间被打乱节奏。日产不是第一家倒霉的企业,先前本田甚至直接关停墨西哥的生产线。欧洲这边也没逃过厄运,大众汽车一边对员工喊着“加油”,一边宣布削减工作时间,简直尴尬到家。

如果你从日产奇骏减产这件事里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商业气息,那你不孤单。类似的局面,和“护栏加得越来越高”的全球化轨迹息息相关。过去几年,科技领域的“脱钩”一直不间断,芯片这种小东西仿佛成了全球各国博弈的大杀器。这次,安世半导体成了火力全开的战场。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荷方不顾合理诉求,责任全在自己。不难想象,这波操作绝不是简单的“失误”,更像是有计划的制衡。

当然,芯片短缺虽是挑战,但也是机遇。眼下许多都在加紧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想摆脱对特定地区的依赖。尤其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复供应豁免”和断供背后的博弈让人见识到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可以说,想让中国一直扮演被动输家的角色,可能没那么容易。

不过再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全球化发展的隐忧么?当年,大伙儿像交叉学科一样相互依存,今天却像中学群聊一样处处闹别扭。供应链本来为了高效和优化而存在,如今到处都在画线,将全球贸易活活拆成一块块小岛。消费者们苦哈哈地看着价格上涨,企业被逼得满世界找零件。这种割裂的局面,受伤的最终还是大众。

这一场风波,提醒我们盲目依赖某个单一供应商如玩火一般危险。尤其是车企这种整个行业依赖供应链的头部玩家,居安思危更是必不可少。不妨换个角度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某些或企业提供的一种资源,但这分关系从合作变成胁迫,谁敢说不会为此买单?这可真是个寒冷的现实。

车之道芯之争,恐怕未来只会更加激烈。而这次日产的奇骏减产,是一场风暴的缩影,预示着接下来全球制造业可能迎来更大的“考验”。那么,面对不可控的局势,不论是消费者、车企、还是各国的决策者,该如何平衡需求和供应,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是否有一天,我们会反过来问自己到底还需不需要一个“连通的世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