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外地哥们儿冷不丁地微信问我,语气里带着三分不解七分调侃:“嘿,你们合肥怎么也凑热闹,搞什么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一个新一线,能掀起多大浪?”
我当时真差点就回怼过去,手指头都在屏幕上悬着了。但转念一想,这不正好是个机会么?正好借着他这个话头,好好“吹一吹”我们合肥,掰扯掰扯我们安徽在新能源汽车这片江湖里的地位。
这事儿,外行看热闹,觉得我们是突然冒出来的。但你要是圈里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你随便去哪个车企,逮着一个HR就问,提到合肥工业大学,他们保准眼睛一亮,给你蹦出个外号:“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儿走出去的狠人,现在可都是江淮、奇瑞、比亚迪这些大厂里的顶梁柱。放眼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战场,那都是能扛事儿的角儿。一个合工大可能还不够,你再算上中科大、安徽理工这些,简直就是个人才永动机。
霸都的牌桌与筹码
有了人才这片肥沃的土壤,还得有敢下注的播种人。这些年,合肥靠着“芯屏汽合+急终生智”这套打法,跑出了火箭速度,让不少人眼镜碎了一地。这背后,就是那个被翻来覆去研究的“合肥模式”。
说白了,这模式的核心就是“投早投小,雪中送炭”。我们的政府有时候不像个管理者,反倒像个眼光毒辣、胆子还特别大的风投家。最经典的战役,当然是当年果断出手,把蔚来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那可真是在人家最难的时候,送去了救命的炭火。也正是这种魄力,才让京东方、维信诺、长鑫这些如今响当当的名字,都在合肥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焕发了新生。
事实早就证明,“最牛风投城市”的战绩单,远不止蔚来这一笔。能把金凤凰引来不算本事,本事是把梧桐林也给建好了,让产业链上的兄弟们都敢来、想来,来了就不想走。
家门口的汽车全家桶
人才和土壤都充满了活力,种子撒下去,根本不愁长不成参天大树。你看看现在这片土地上,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六家整车企业,外资巨头、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齐活了,凑成了一桌“全满贯”。
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轮廓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更厉害的,是那张由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织起来的巨大网络。正是这张网,让合肥在面对全球供应链风吹草动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
这就是为啥我们敢说,在合肥,一个会场里你就能看遍上千辆新能源车。你甚至都不用动手拆,就能看清它们的五脏六腑,因为给它造心脏、造大脑的那些厂商,可能就在隔壁展台跟你招手呢。
去莲花路桥上吹吹风
当然,车展帮着卖车只是顺带的。去年展会,五千万的市级消费券,直接拉动了两万多台车的销售,业绩高达三十多亿。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点销售额只是毛毛雨,真正的价值远不在此。
让产业链上的兄弟们能串门、能合作,让国外的投资人能看到这里的机会,让整个产业生态转得更顺畅,这才是这场盛宴的真正目的。你要是不信,我给你指个地方,你去合肥经开区的莲花路桥上站一会儿。
就在那儿吹吹风,看看桥下,一船一船崭新的新能源车正被运往世界各地。再往远处瞅瞅,江淮的试车场、大众的超级工厂、蔚来的新家园……你能看到的一切,都是这个产业链上的核心玩家。
那个场景,比任何报告里的数据都来得震撼。当然,数据也不会骗人:今年前八个月,合肥新能源车产量都快八十万辆了,同比增长超过七成,占了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
结语
所以,咱说回合肥凭什么办国际车展?
因为它不仅能让你看到上千款最新的车,更能让你看到背后那个强大到近乎恐怖的产业生态。这里展示的,早就不只是几项前沿技术了,而是为全球制造业升级,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徽方案”。
前阵子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加上这几天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这一切都在告诉世界,这座城市在中国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版图上,已经坐稳了牌桌,而且手里的牌,还挺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