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杀疯了,为什么说现在买车不是看续航,而是看老板?

最近樂道不是发布了嘛,上来就对着特斯拉Model Y一顿猛锤,价格直接干到21.99万,场面一度非常血腥,三体人看了都得从坟里气活了过来。

这就是现在车圈的现状,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是直接掀桌子,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是黑暗森林法则的终极体现。这种时候你问我怎么选新能源车?我的回答是,朋友,先忘掉那些车企PPT上五颜六色的续航数字,真的,忘了它。

什么CLTC,什么WLTP,讲真,这些玩意儿在现实面前,都是压缩毛巾,一泡水就现原形。你信它标个600公里,它就敢在冬天开暖气的京港澳高速上给你跑个280,这不叫腰斩,这叫对折,充满了数学的严谨性,严谨到让人想哭。

新能源车杀疯了,为什么说现在买车不是看续航,而是看老板?-有驾

真正的续航,只有一种测试标准,叫“我妈觉得冷”测试法。你开着暖气,载着一家老小,手机连着蓝牙放着汪峰,在高速上堵着车,这时候中控台上的那块iPad告诉你还能跑多远,那才是这台车真实的品性。其他的,都是异端,都是车企的表演型人格。尤其是北方用户,买纯电前请务必三思,或者干脆选择插混,不然冬天的续航达成率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开始思考宇宙的起源。

然后是充电,这事儿比续航还玄学。

车企跟你吹800V高压平台,吹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听着跟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了一样,电光火石,快到模糊。但问题是,你去哪找那么牛的桩?这就像你买了个任意门,结果发现门把手安在月球,突出一个尴尬。大多数时候,你面对的公共充电桩,那状态,叫一个随缘。要么坏了,要么被油车占了,要么那个充电功率比你家手机充电器还慢。我曾经在服务区等充电,无聊到开始数地上的蚂蚁,感觉它们搬家的路线都比我的人生有规划。

新能源车杀疯了,为什么说现在买车不是看续航,而是看老板?-有驾

所以,有家充桩,就是人上人,是鄙视链的顶端。没有家充桩,你买电车,就等于报名了一场大型都市行为艺术,主题是“寻找电的意义”。

特斯拉和蔚来为什么有人买单?因为人家不光卖车,人家卖的是充电的确定性。超充站和换电站,那就是人家修仙门派的专属灵脉,外面的散修只能去抢那些灵气稀薄的公共资源。这个逻辑,才是品牌玄学的核心。你买的不是铁皮,你买的是一个解决方案,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再说那个能量块,也就是电池。

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一个武当一个少林。一个内力悠长(续航高),但容易走火入魔(热失控风险理论上高点);一个外功扎实,是金钟罩铁布衫(安全耐操),但内力就那样(续航和低温表现拉胯)。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北方用户就别想了,要么三元锂,要么直接上混动,头铁选磷酸铁锂过冬的,那不是车主,那是圣人。至于车企宣传的“电池组终身质保”,听听就好,那密密麻麻的附加条款比我脸皮还厚,你想成功索赔,难度不亚于渡劫成仙。

配置这块,更是重量级。现在的车,恨不得把冰箱彩电沙发全给你塞进去。中控台上三四块大屏,晃得你以为自己进了澳门赌场。还有各种智能助手,你跟它说“打开空调”,它能给你分析半天人生的哲学和存在的意义。我真的会谢!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也被那块极简到反人类的大屏折磨过的中年人,告诉你什么配置最重要。第一,物理按键。对,就是那个被无数新势力嘲笑的、土掉渣的物理按চ্ছেন。紧急时刻,你永远可以相信盲操,但你永远不能相信你在颠簸路面上精准戳中屏幕上那个小图标的能力。第二,一个不卡的、能流畅用CarPlay或者HiCar的车机。其他的,都是花里胡哨,都是不务正业,都是为了让你付钱的时候感觉自己赚了。

最后说售后。这玩意儿,就是渡劫飞升前的最后一道天雷。买车的时候你是上帝,修车的时候你就是孙子。所以买之前,别光看网上吹,去本地的交付中心、售后点看看。如果里面人山人海,师傅们一个个印堂发黑愁眉苦脸,那这家伙大概率有点问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看这一步了。

所以,到底怎么选?

是是是,我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又是续航又是充电的。但讲真,在今天这个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创始人天天直播,高管天天互怼,随时准备自爆卡车的时代,技术参数真的那么重要吗?

新能源车杀疯了,为什么说现在买车不是看续航,而是看老板?-有驾

不重要。

当一个行业进入“黑暗森林”大逃杀模式,最重要的不是你跑多快,而是你比别人活得久。所以最好的选车方法是什么?是看哪个老板看起来最不像要跑路的,看哪个品牌的精神状态最稳定。真的,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一种对赌。你觉得谁能活到最后,你就买谁。

因为在这个掀桌子的时代,买车,已经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站队,是压上你未来几年生活品质的一场豪赌。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