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汽车饰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

1、汽车饰件产品概况

汽车饰件作为汽车零部件,是车身系统的重要组件,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与视觉性。汽车饰件分为内饰件与外饰件,内饰件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部件,更强调舒适性与视觉性,通常为非金属件;而外饰件则是具有装饰性和保护性的部件,更强调安全性与视觉性,塑料件居多。

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部件繁多,外饰系统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以及各类饰条等产品,内饰系统主要包括汽车座椅、立柱总成、门板总成等产品。汽车内外饰件行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东莞证券研究报告,近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产值占汽车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 40%以上;根据申港证券研究报告,从行业体量上看,内外饰的整体行业规模巨大,占汽车零部件总体规模的近 1/4。

2、汽车饰件行业发展历程

汽车饰件发展过程主要为六大阶段,依次是启蒙时期、功能时期、一体化时期、初步电子化时期、人本时期和科技化时期。而驾乘体验成为了汽车饰件迭代的主线。从空间上看,汽车座舱不断从开放空间转变为以围合空间为主;从布局上看,由横向、T 型向整体车内空间一体化转变;从功能上看,则由关注机械性能向关注驾乘体验转变。

当前,伴随着汽车“四化”趋势加速渗透、收入提高促进消费升级,汽车饰件设计风格整体朝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在保障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追求驾乘体验。

2025年中国汽车饰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有驾

3、汽车饰件行业市场规模

汽车饰件是汽车零部件领域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伴随国内汽车产量增加及内外饰单车价值量提升,我国汽车饰件行业规模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具体而言,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所测算,2022 年国内乘用车内、外饰件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2,179 亿元、1,132 亿元,预计 2026年国内乘用车内、外饰件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2,888 亿元、1,44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7.3%、6.3%,具体情况如下:

2025年中国汽车饰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有驾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思瀚产业研究院

4、汽车饰件行业发展趋势

汽车饰件行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行业集中度增加、研发参与度提升两个方面:

(1)行业集中度增加

由于汽车饰件产品众多、功能多样,以岱美股份、继峰股份为代表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占据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偏低,竞争激烈。

但受下游汽车市场影响,汽车饰件行业亦进入存量调整阶段。一方面,国外如佛吉亚、安通林等龙头企业出于战略考虑,纷纷剥离其附加值较低的传统饰件业务,这部分产品与客户资源被同行企业所吸收;另一方面,在头枕、座椅和仪表盘等细分饰件领域,龙头企业凭借其雄厚的技术、资金与客户优势形成强大的行业竞争力,不断扩大业务版图。

根据思瀚数据显示,汽车饰件行业全球前三大厂商延锋、佛吉亚和安通林 2015 年市场份额占比合计约为 22%。到 2022 年这一占比上升至约 34%,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

(2)研发参与度提升

大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汽车消费理念逐渐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于汽车的出行需求,而更加关注舒适度、科技感和社交属性。汽车消费需求逐步向着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演变,这也促使汽车的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并对整车厂商研发新车型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产品快速迭代,以满足迅速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成为整车厂商的共识,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应运而生。面对这种行业发展趋势,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尽可能参与整车研发环节,否则将因逐渐远离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面临竞争优势减弱的风险。

5、行业竞争格局

汽车内外饰件行业由于涉及部件品种较多,制造工艺技术要求多样,不同内外饰件涉及的制造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内外饰件行业的单一企业难以布局所有细分产品,使得行业内企业整体较为分散。

从供应商层次角度分析,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基本形成以整车厂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形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主机厂之间的供应关系主要划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结构。其中,汽车内外饰件一级供应商直接为主机厂提供总成模块部件,往往承担了与主机厂的同步开发工作,与主机厂的合作更为直接、紧密,双方往往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及三级供应商基于其专业化分工,向上一级供应商提供子模块物料,从而间接向主机厂供应配套产品。目前我国汽车内外饰件一级供应商主要包括三类:

(1)外资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及主机厂下属零部件供应商;

(2)中大型独立民营企业如宁波华翔、新泉股份、常熟汽饰、模塑科技、一彬科技、乔路铭等上市或拟上市企业,该类企业凭借研发能力、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3)小型民营企业,该类企业数量较多,因自身研发、生产能力等限制,市场份额相对分散。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外饰件企业服务能力的逐步增强,独立的民营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逐步上升。对于具备整车厂配套能力的大中型内外饰件企业而言,配合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凭借自身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积极融入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体系,推进国产汽车的转型升级,将强化与主机厂的黏性,从而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更为有力的地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